引用解釋
《戰(zhàn)國策·秦策二》:“ 費 人有與 曾子 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 曾子 母曰:‘ 曾參 殺人?!?曾子 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 曾參 殺人?!淠干锌椬匀粢?。頃之,一人又告之曰:‘ 曾參 殺人?!淠笐郑惰逃鈮Χ?。夫以 曾參 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后以“曾參殺人”比喻流言可畏或誣枉之禍。 南朝 宋 鮑照 《謝隨恩被原疏》:“繇臣悴賤,可悔可誣, 曾參 殺人,臣豈無過。” 唐 韓愈 《釋言》:“市有虎,而 曾參 殺人,讒者之效也?!?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辭院》:“這寃怎伸,硬疊成 曾參 殺人?!?/p>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