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后已
死而后已的意思
死而后已
(1) 到死后方才停息。謂盡獻一切力量
⒈ 到死才罷休。形容終身奮斗。
引《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漢東方朔《七諫·初放》:“竊怨君之不寤兮,吾獨死而后已?!?br />三國蜀諸葛亮《后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覩也?!?br />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十四:“必竭力前進,死而后已?!?br />清顧炎武《與人書》六:“故君子之學,死而后已?!?/span>
竭盡所能從事,到死方才停止。《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也作「死而后止」。
【解釋】已:停止;完畢。死了以后方才停止。指一生努力奮斗;一直到死為止。奉獻了一切。
【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示例】臣披肝瀝膽,尚不能補報皇上之恩。今奉詔命,敢不竭力盡忠,死而后已。(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三回)
【近義詞】鞠躬盡瘁、摩頂放踵
【反義詞】虛度年華、半途而廢
【語法】死而后已緊縮式;作謂語、賓語、分句;含褒義。
字義分解
(1)生命終止。
(2)(形)不顧生命;拼死:~戰(zhàn)|~拼。
(3)(形)表示達到極點:高興~了|~頑固。
(4)(形)不可調(diào)和的:~對頭|~對手。
(5)(形)不活動、固定:~腦筋|時間定~。
(6)(動)不能通過:~胡同|堵~。
1. ?古同“爾”,代詞,你或你的:“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
2. ?連詞(a.表平列,如“多而雜”。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遞進,如“而且”。d.表轉(zhuǎn)折,如“似是而非”。e.連接肯定和否定表互為補充,如“濃而不烈”。f.連接狀語和中心詞表修飾,如“侃侃而談”。g.插在主語謂語中間表假設,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3. ?表(從……到……):從上而下。
1.方位詞。在背面的(指空間,跟“前”相對):~門。村前村~。
2.方位詞。未來的;較晚的(指時間,跟“前、先”相對):~天。日~。~輩。先來~到。
3.方位詞。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對):~排?!迕?。
4.后代的人,指子孫等:無~。
5.君主的妻子:皇~?!?。
6.古代稱君主:商之先~。
7.姓。
(1)(動)停止:爭論不~。
(2)(副)已經(jīng):時間~過。
(3)(副)〈書〉后來;過了一會兒:~忽不見。
(4)(副)〈書〉太;過:為~甚?!垂拧涤滞耙浴?。
最近文章
http://m.boarscreekinteractive.com/ciyu_view_98748c43ac98748c/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