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的意思
無為
(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順其自然,沒必要有所作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罰
(3) 不要,不用
⒈ 道家主張清靜虛無,順應(yīng)自然,稱為“無為”。
引《老子》:“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br />《淮南子·原道訓(xùn)》:“無為為為,而合於道,無為言言,而通乎德?!?br />明方孝孺《懶齋記》:“道家之説貴無為而主靜?!?br />魯迅《漢文學(xué)史綱要》第三篇:“然老子之言亦不純一,戒多言而時(shí)有憤辭,尚無為而仍欲治天下?!?/span>
⒉ 儒家主張選能任賢,以德化人,亦稱為“無為”。參見“無為而治”。
引《禮記·中庸》:“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dòng)而變,無為而成?!?br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離合根》:“故為人主者,以無為為道,以不私為寳?!?br />宋王安石《贈(zèng)上元宰》詩:“民欺自不忍,縣治本無為。”
明李贄《藏書·儒臣傳一·德業(yè)儒臣后論》:“圣人之學(xué),無為而成者也?!?br />康有為《上清帝第二書》:“列國并立,則爭雄角智,一統(tǒng)垂裳,則拱手無為?!?/span>
⒊ 佛教語。指無因緣造作,無生住異滅四相之造作為“無為”。
引漢牟融《理惑論》:“佛道崇無為,樂施與持戒,兢兢如臨深淵者?!?br />唐李邕《大相國寺碑》:“莊嚴(yán)不獨(dú)於示相,功德何止於無為?!?br />宋蘇軾《東坡志林·袁宏論佛說》:“其教也,以修善慈心為主,不殺生,專務(wù)清浄。其精者為沙門。沙門, 漢言息也,蓋息意去欲,歸於無為。”
⒋ 不知所為;無事可作。
引《詩·陳風(fēng)·澤陂》:“寤寐無為,涕泗滂沱?!?br />《宋書·張暢傳》:“今端坐無為,有博具可見借?!?br />唐韓愈《示兒》詩:“酒食罷無為,棊槊以相娛?!?/span>
⒌ 沒有作用;無用。
引《國語·吳語》:“危事不可以為安,死事不可以為生,則無為貴智矣。”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以臣之言為不可,久留臣無為也?!?/span>
⒍ 無所作為。
引宋王安石《上時(shí)政疏》:“夫因循茍且,逸豫而無為,可以僥幸一時(shí),而不可以曠日持久?!?br />明李贄《三教歸儒說》:“然則今之無才無學(xué)、無為無識而欲致大富貴者,斷斷乎不可以不講道學(xué)矣?!?/span>
⒎ 別做;不做。
引《左傳·哀公二十六年》:“乃盟于少寢之庭,曰:‘無為公室不利!’”
唐韓愈《北極贈(zèng)李觀》詩:“無為兒女態(tài),憔悴悲賤貧?!?br />明劉基《三月八日偕徐成中等游南鎮(zhèn)得禽字》:“愿作膠與漆,無為商與參?!?/span>
⒏ 不用;何必。
引《西京雜記》卷二:“揚(yáng)雄讀書,有人語之曰:‘無為自苦,《玄》故難傳?!?br />《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huì)》:“無為守窮賤,轗軻??嘈??!?br />宋王安石《車螯》詩之二:“無為久自苦,含匿不暴陳?!?br />清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乃知天地間,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無為多畏忌。”
⒐ 猶無從。
引《世說新語·方正》“阮宣子論鬼神有無者” 劉孝標(biāo)注引漢王充《論衡》:“如審鬼者死人精神,人見之,宜從裸袒之形,無為見衣帶被服也。何則?衣無精神也?!?/span>
⒑ 無人幫助。
引《左傳·昭公十三年》:“子產(chǎn)歸,未至,聞子皮卒,哭,且曰:‘吾已!無為為善矣。’”
⒒ 無事。特指無戰(zhàn)爭,無軍役之事。
引《詩·王風(fēng)·兔爰》:“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br />漢蔡琰《胡笳十八拍》:“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后漢祚衰?!?/span>
⒓ 不認(rèn)為,不覺得。 《左傳·成公二年》:“晉師歸, 范文子后之。
引武子曰:‘無為吾望爾也乎?’”
楊伯峻注:“為同謂。”
謂順應(yīng)自然,不求有所作為。 《易·繫辭上》:“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dòng),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孔穎達(dá)疏:“任運(yùn)自動(dòng),不須營造,是無為也?!?br />《莊子·天道》:“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萬物之本也?!?/span>
不從事人為干預(yù),而任萬物自然生長之意。
如:「虛空是無為法?!?/p>
字義分解
最近文章
http://m.boarscreekinteractive.com/ciyu_view_9fcd0743ac9fcd07/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