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大全

拼音查成語 成語解釋

更新時間:2025-04-22 14:11:15
鼎足之勢(dǐng zú zhī shì)

鼎足之勢成語意思

  • 鼎足之勢解釋: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 鼎足之勢出處:

    (hao86.com好工具)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自謂三分鼎足之勢??梢耘c泰山共相始終?!?/p>

  • 鼎足之勢語法:

    鼎足之勢偏正式;作賓語;指三方面相持。

  • 鼎足之勢示例:

    三國時期,魏、蜀、吳各據(jù)一方,形成鼎足之勢。

  • 鼎足之勢英語:

    a situation of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 鼎足之勢俄語:

    противостояние трёх сил

  • 鼎足之勢近義詞:

    鼎足而立、三足鼎立、三分鼎足

鼎足之勢造句

  • 1.赤壁之戰(zhàn)決定了魏、蜀、吳三國鼎足之勢
  • 2.方今已成鼎足之勢,吳魏不曾入寇,相父何不安享太平?
  • 3.那些苦海境的強者全都在爭搶那三只石匣子,天崩地裂,云蒸霧繞,七位強者占據(jù)了三方陣營,每一方都占有一只石匣子,成鼎足之勢站立,彼此對峙,相互戒備著。
  • 4.想起連劉畢也是如此,珂月不禁又凄又悲,誰能想到青梅竹馬一塊兒長大的四個人,到如今卻鬧了個鼎足之勢,誰也不能容誰、誰也不愿讓誰的地步。
  • 5.如省心改過,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勢,免致生靈涂炭,汝等皆得全生。
  • 6.再想合力殺敵,已經(jīng)變成了奢望,三人成鼎足之勢嚴陣以待,同時還在商量著脫身之策。

鼎足之勢故事

  • 公元前203年,漢將韓信滅了齊國,被劉邦封為齊王,韓信的謀士蒯通分析天下形勢后認為韓信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勸他不要跟隨劉邦自立為王,可以與楚漢三分天下,跟隨劉邦最多也只能封為諸侯。韓信不聽蒯通的意見,最后被呂后誘殺

鼎足之勢字義分解

  • 讀音:dǐng

    (1)(名)古代煮東西用的器物;三足兩耳:鐘~。

    (2)(副)正當、正在:~盛。

  • 讀音:zú

    (1)(名)腳;腿:~跡|~球|畫蛇添~。

    (2)(名)器物下部形狀像腿的部分:鼎~。

    (3)(形)充足;足夠:~額|~金|~數(shù)|~月|富~|豐衣~食。

    (4)(副)夠得上某種數(shù)量或程度:菜~有十斤。

    (5)(副)足以(多用于否定式):不~為憑|微不~道。

  • 讀音:zhī
    [ zhī ]

    1. 助詞,表示領有、連屬關系:赤子之心。

    2. 助詞,表示修飾關系:緩兵之計。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謂結構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 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閑視之。

    5. 代詞,這,那:“之二蟲,又何知”。

    6. 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薄?/p>

  • 讀音:shì

    (1)(名)勢力:權~。

    (2)(名)一切事物表現(xiàn)出來的趨向:~如破竹。

    (3)(名)自然界的現(xiàn)象或形勢:山~|地~。

    (4)(名)政治、軍事或其他社會活動方面的狀況或情勢:趨~|局~。

    (5)(名)姿態(tài):手~。

    (6)(名)雄性生殖器:去~。

與鼎足之勢相關的詩詞

推薦成語視頻百科

http://m.boarscreekinteractive.com/idiom_view_9b8bc943ac9b8bc9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