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近現(xiàn)代]范曄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
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
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
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
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
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
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璣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
  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
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自去史職,五載復還。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
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fā)機。
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
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
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fā)吐丸,而蟾蜍銜之。
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
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嘗一龍機發(fā)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
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時政事漸損,權移于下,衡因上疏陳事。
后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
嘗問天下所疾惡者。
宦官懼其毀己,皆共目之,衡乃詭對而出。
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
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仗,幽微難明。
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為河間相。
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
又多豪右,共為不軌。
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
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張衡傳譯文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張衡,字平子,是南陽郡西鄂縣人。張衡年輕時就擅長寫文章,曾到“三輔”一帶游學,趁機進了洛陽,在太學學習,于是通曉五經(jīng),貫通六藝,雖然才華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驕傲自大。(他)平時舉止從容,態(tài)度平靜,不喜歡與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間,他被推舉為孝廉,卻不應薦,屢次被公府征召,都沒有就任。此時社會長期太平無事,從王公貴族到一般官吏,沒有不過度奢侈的。張衡于是摹仿班固的《兩都賦》寫了《二京賦》,用它來(向朝廷)諷喻規(guī)勸。(這篇賦,他)精心構思潤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將軍鄧騭認為他的才能出眾,屢次征召他,他也不去應召。

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璣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張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氣象和歷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漢安帝常聽說他擅長術數(shù)方面的學問,命公車特地征召他,任命他為郎中。兩次遷升為太史令。于是,張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陰陽之學(包括天文氣象歷法諸種學問),精辟地研究出測天文儀器的正確道理,制作渾天儀,著成《靈憲》《算罔論》等書籍,論述極其詳盡。

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復還。(漢)順帝初年,(張衡)又兩次轉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職。張衡不趨附當時的那些達官顯貴,他所擔任的官職,總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從太史令上離任后,過了五年,又回到這里。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fā)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fā)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fā)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順帝陽嘉元年,張衡又制造了候風地動儀。這個地動儀是用純銅鑄造的,直徑有尺,上下兩部分相合蓋住,中央凸起,樣子像個大酒樽。外面用篆體文字和山龜鳥獸的圖案裝飾。內(nèi)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銅柱,銅柱的周圍伸出八條滑道,還裝置著樞紐,用來撥動機件。外面有八條龍。龍口各含一枚銅丸,龍頭下面各有一個蛤蟆,張著嘴巴,準備接住龍口吐出的銅丸。儀器的樞紐和機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隱藏在酒尊形的儀器中,覆蓋嚴密得沒有一點縫隙。如果發(fā)生地震,儀器外面的龍就震動起來,機關發(fā)動,龍口吐出銅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銅丸震擊的聲音清脆響亮,守候機器的人因此得知發(fā)生地震的消息。地震發(fā)生時只有一條龍的機關發(fā)動,另外七個龍頭絲毫不動。按照震動的龍頭所指的方向去尋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實際發(fā)生的地震來檢驗儀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靈驗如神。從古籍的記載中,還看不到曾有這樣的儀器。有一次,一條龍的機關發(fā)動了,可是洛陽并沒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學者都奇怪它這次沒有應驗。幾天后,驛站上傳送文書的人來了,證明果然在隴西地區(qū)發(fā)生地震,大家這才都嘆服地動儀的絕妙。從此以后,朝廷就責成史官根據(jù)地動儀記載每次地震發(fā)生的方位。

時政事漸損,權移于下,衡因上疏陳事。后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嘗問天下所疾惡者?;鹿賾制錃Ъ?,皆共目之,衡乃詭對而出。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伏,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當時政治昏暗,中央權力向下轉移,張衡于是給皇帝上書陳述這些事。后來被升為侍中,皇帝讓他進皇宮,在皇帝左右,對國家的政事提意見?;实墼?jīng)向張衡問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誰。宦官害怕張衡說出他們,都給他使眼色,張衡于是沒對皇帝說實話。但那些宦黨終究害怕張衡成為禍患,于是一起詆毀他。張衡常常思謀自身安全的事,認為福禍相因,幽深微妙,難以看清,于是寫了《思玄賦》表達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漢順帝)永和初年,張衡調(diào)離京城,擔任河間王的相。當時河間王驕橫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戶,豪門大戶他們一起胡作非為。張衡上任之后治理嚴厲,整飭[chi]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黨的姓名,一下子同時逮捕,拘押起來,于是上下敬畏恭順,稱贊政事處理得好。(張衡)在河間相位上任職三年,給朝廷上書,請求辭職回家,朝廷任命他為尚書。張衡活了六十二歲,于永和四年去世。

張衡傳注解

1
屬文:寫文章。屬,連綴。
2
游于三輔:在三輔一帶游學。游,游歷,游學,指考察學習。
3
京師:指東漢首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
4
太學:古代設在京城的全國最高學府,西漢武帝開始設立。
5
遂:于是。
6
通:通曉,全面透徹地理解。
7
貫:貫通,與“通,為近義詞。漢武帝時將《詩》《書》《禮》《易》《春秋》定名為“五經(jīng)”。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種學問和技藝。
8
高于世:比世上的人高明。
9
于:比。驕傲自大的情緒。
10
尚:矜夸自大。從容穩(wěn)重,不急躁。恬淡寧靜,不追慕名利。東漢和帝劉肇的年號(公元年-年)。連,屢次。辟,(被)召請(去做官)。公府,三公的官署。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不去就職。以上幾句的主語“衡”,承前省略。時,當時。承平,太平,指國家持續(xù)地太平安定。日久,時間長。封王封侯的大官貴族。無指代詞,表示“沒有誰”的意思。過度奢侈。于是,就。模仿。字孟堅,東漢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指《兩都賦》,分《西都賦》《東都賦》。指《西京賦》《東京賦》。介詞,通過。后省賓語“之”。連詞。用委婉的語言進行規(guī)勸而不直言其事。精心創(chuàng)作的意思。才。東漢和帝鄧皇后的哥哥,立安帝,以大將軍的身份輔佐安帝管理政事。認為他的才能出眾。奇,認為……奇,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奇特,少有的。多次召請。接受。設計制造機械的技藝。巧,技巧技藝。極力鉆研。致,極,盡。指日月運行規(guī)律。指推算年月日和節(jié)氣。對于。介賓短語后置,譯時提前作狀語。常聽說。雅,副詞,素來,常。關于術數(shù)方面的學問,指天文歷算等。漢代官署名稱,設公車令。對有特出才德的人指名征召,為的與平常的鄉(xiāng)舉里選相區(qū)別,故稱特征。任命,授給官職。官名。再,兩次。遷,調(diào)動官職。東漢時掌管天文歷數(shù)的官,與西漢以前掌管天象歷法兼有修史之責的太史令職責不完全相同。于是就。研究考驗。哲學名詞,指兩種對立的事物,如日月,寒暑等,這里指天象歷算。精妙地研究透了。玉飾的測天儀器。道理。一種用來表示天象的儀器,類似的天球儀。一部歷法書。一部算術書。詳悉明確。兩次調(diào)動官職。第一次由太史令調(diào)任公車司馬令,第二次由公車司馬令又調(diào)任太史令。又。當世,指權臣大官。常常,總是。多年。指調(diào)動官職。自;自從,表時間。東漢順帝劉保的年號(公元--)。測驗地震的儀器。據(jù)竺可楨考證,這是兩種儀器,一是測驗風向的候風儀,一是測驗地震的地動儀。用。圓的直徑。員,通“圓”。上下兩部分相合蓋住,中央凸起。隆,高。同“樽”,古代盛酒器。裝飾。“飾”后省賓語“之”,“之”代候風地動儀。用。據(jù)有人研究,候風地動儀外部八方書寫不同的篆文以表明方位,腳部裝飾山形,東南西北分別繪畫代表四方的龍朱雀虎玄武(龜蛇)。大銅柱。都,大。“都柱”就是地動儀中心的震擺,它是一根上大下小的柱子,哪個方向發(fā)生地震,柱子便倒向哪邊。傍,同“旁”,旁邊。設置關鍵(用來)拔動機件,意思是每組杠桿都裝上關鍵,關鍵可以撥動機件(指下句所說的“龍”)。龍,指龍形的機件。首,頭。下,指龍首下面。互相咬合制作精巧的部件。酒樽形的儀器里面。指儀器蓋子與樽形儀器相接處沒有縫隙。地動,地震。則,就。振,振動。機發(fā)吐丸,而蟾蜍銜之。機件撥動。順承連詞,不必譯出。激揚,這里指聲音響亮。伺者,守候觀察候風地動儀的人。撥動了機件。指其余七龍之首。龍首,互文,都指龍首。驗,檢驗,驗證。自,在,可譯為“在……中”。嘗,曾經(jīng),曾有一次。而,可是。驛使,古時驛站上傳遞文書的人。指來到京師。果然。漢朝郡名,在今甘肅省蘭州市臨洮縣隴西縣一帶。“隴西”前省介詞“于”(在)。其,它,代候風地動儀。妙,巧妙,神奇。便。地震。從哪個方位發(fā)生。當時。腐敗。于是。升遷。指帝王。天子居處必設帷幄,故稱。諷諫議論;婉轉地發(fā)表議論。身邊。嘗,曾經(jīng)。疾,憎恨;惡,指壞人壞事。給他遞眼色。名詞活用為動詞。不用實話對答。對宦官的蔑稱。毀謗。圖謀自身安全的事。禍福相因。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幽深微妙,難以看清。表達和寄托自己的情意。也是東漢順帝的年號(公元-)。時,當時。國王,即河間王劉政。典憲,制度法令。豪族大戶,指權勢盛大的家族。指行動越出常軌的事,即違反法紀的事。官員初到任。治威嚴,樹立威信。治,整治。整法度,整頓法紀制度。陰知,暗中察知。肅然,這里是敬畏恭順不敢為非做歹的意思。視事,這里指官員到職工作。乞骸骨, 古代官吏因年老請求退職的一種說法。尚書,官名,不同朝代的尚書職權不一樣,東漢時是在宮廷中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官。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死。

張衡傳賞析

  《張衡傳》以張衡“善屬文”“善機巧”“善理政”為綱組織全文,顯示了張衡作為文學家、科學家、政治家的才干與成就。范曄繼承了司馬遷、班固等人關于史傳文寫作的傳統(tǒng),并因人取事,因事敷文,形成了自己記寫人物傳記的特色。張衡一生行事眾多,成就卓著,品格高尚,如何取其精又不失于偏,慮及全又不流于繁,寫其形又得其神,確要費一番匠心?! W習,顯示其成就的基礎。張衡的朋友崔瑗曾稱贊他說:“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數(shù)術窮天地,制作侔造化。瑰辭麗說,奇技偉藝,磊落炳煥,與神合契?!睆埡舛嗖哦嗨?,德高品潔,是和他的學習、實踐分不開的。范曄寫他的學習,說他“少善屬文”,自幼聰穎明慧,而更突出了他的“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張衡系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人,而游學到“三輔”之地,并進入京城洛陽太學參觀、學習。當時學界盛行的是“章句之學”,完全是一套陳腐的死學問,張衡涉足社會,不惜遠游,目標遠大,直入太學,這就使他達到“通五經(jīng),貫六藝”的地步。把五經(jīng)、六藝都融會貫通了,他不是食而不化,也非固步自封,不僅讀書本而且看實際,不只鉆典籍而且研技藝,不單捧冊頁而且知世情。張衡貫古通今,知書識世,明道諳理,可是“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謙虛謹慎,既是取得重大成就的條件,也是為人處世的美德。作者僅用了三十四個字,就概及張衡學習的各個方面:內(nèi)容、方法、精神、成就。這真可謂用墨精當?shù)媚苁蘸S谏?,縮龍成寸。作者先敘張衡的學習,為下文敘述他的善為人、善作文、善機巧、善理政奠定了基礎?! ⑵沸?,顯示其高尚的節(jié)操。張衡對為官作宦,“從容淡靜”;對貪官酷吏,嫉惡如仇;對科學技術,不遺余力。有的人把學問作為沽名之具,釣利之餌,登官之梯,而張衡參透人生,潔身自守,他辭謝了多次的舉薦與征召。作者連用“連辟”“累召”“不行”“不就”“不應”等詞語,強調(diào)了他的不慕利祿,無意仕途。后來的出仕,也只是“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一些從事科技、史學方面的業(yè)務性職務?!昂獠荒疆斒?,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他不想握權柄以抬高地位,居高位以謀私利?! 埡鉀]有官欲,但并非沒有官才。他有著敏銳的政治眼光,清醒的政治頭腦,高明的政治手腕。他看到“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不惜花了十年工夫,模擬班固的《兩都賦》,而寫了《二京賦》。在《西京賦》和《東京賦》中,極力鋪寫了二京的所有宮室、動植物、游俠辯論之士、角牴大儺之戲,諷諫當朝的窮奢極侈。這是婉轉的諷喻。有時他也挺身而出“上疏陳事”,“諷議左右”,向皇上直言進諫,彈劾奸佞。一旦由他掌握了一定權力,也就大力剪鋤奸徒丑類。他出為河間王劉政的相時,看到劉政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他一到任就能“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收到“上下肅然,稱為政理”的效果,可見張衡不僅具有如何做官的認識、理論,而且有著實際施行的本領。  張衡上究天文,下窮地理,精于歷算,擅于機械,自然也洞察當時社會世情。官場之中,有日天地黑,無風海生浪,所以他先是不做官,想潔身避禍,后來不得不入官場,順帝“嘗問衡天下所疾惡者。宦官懼其毀己,皆共目之”?!昂饽嗽帉Χ觥?,避其鋒芒,巧為應對。即令這樣,那幫閹豎還“共讒之”,使他更明白在那種政治漩渦中,如履春冰,如捋虎尾,確實是“吉兇倚伏,幽微難明”,而要“常思圖身之事”。當他狠狠打擊了河間王的惡勢力后,也就急流勇退,做出了極明智的決策:“上書乞骸骨”,請求退休還鄉(xiāng)了。從他的《四愁詩》《思玄賦》《歸田賦》中,都看出作為一個正直的官吏、有為的學者,在當時內(nèi)心的苦悶,無力除惡,無法避禍,只有獨善其身了。  敘術業(yè),顯示其卓著的成就。張衡在天文、數(shù)學、地理、氣象、機械制造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在文學、詩賦、繪畫方面成績斐然。郭沫若曾評價說:“如此全面發(fā)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見”,“萬祀千令,令人敬仰”。范曄為之作傳時,既要顧及全面,又要突出重點。文中以“研核陰陽,妙盡璇機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概及了他多方面的貢獻,而重點寫候風地動儀。候風地動儀是張衡首創(chuàng),在科技史上居重要地位。傳記從地動儀的質(zhì)地、尺寸、規(guī)模、形體、文飾以至整個結構的“巧制”、測定時的效驗,做了井然有序的詳明介紹?!膀炛允拢掀跞羯瘛敝弧吧瘛弊?,極寫儀器功效?!白詴渌?,未之有也”,表明此乃史無前例的獨創(chuàng)。更用京師學者最初“咸怪其無征”,后來“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的典型細節(jié),充分證明了張衡“妙盡璇機之正”的“妙”,“善機巧”的“善”。  這篇傳記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張衡六十二年中善屬文、善機巧、善理政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全文以時間為序,敘其一生;以“善”為綱,統(tǒng)率題材;以“妙”為目,傳其精神,因而所寫方面多而不雜,事跡富而不亂,文雖簡而概括全。范曄之所以能“驅萬途于同歸,貞百慮于一致,使眾理雖繁,而無倒置之乖,群言雖多,而無棼絲之亂”(《文心雕龍·附會》),就在于抓住了總綱領,并內(nèi)蘊著相互關系。張衡正由于潛心于學才達到“通五經(jīng),貫六藝”的境界,才使他具有了“善機巧”的知識與才干,也使他具有了“不慕當世”的胸襟。不去追名逐利,求官謀宦,才能居郎中的微職“積年不徙”,得“約己博學,無堅不鉆”,有了創(chuàng)造發(fā)明。他的做官,不是為了榮華富貴,而是以利于科學研究。當不得不被推上政治舞臺時,還始終保持著明智的頭腦。作者將張衡于自然科學、文學、政治活動方面的表現(xiàn)統(tǒng)一了起來,寫出了一個真實的人、偉大的人?! ”疚某沂玖藦埡舛喾矫媸论E的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外,善于剪裁也是使本文成功的重要因素。如寫“善屬文”,就以寫《二京賦》為主,略涉《思玄賦》,其他甚至不提及;寫“善機巧”,以詳寫候風地動儀為主,其他科技成果則為輔;寫“善理政”,以整治法度、收擒奸黨為主,請求辭職、上調(diào)擢升則為次。在文學、科學、政事三方面,都體現(xiàn)了他“從容淡靜”的個性,又突出了“善機巧”的特點,使張衡這么個偉大的形象輝耀于讀者面前。

張衡傳文言現(xiàn)象

古今異義詞
1.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交接:古:結交
今:①連接 ②移交和接替
2.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孝廉:古:被舉薦的人稱為“孝廉”。
今:孝,指孝悌者; 廉,清廉之士。分別為統(tǒng)治階級選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漢代,在東漢尤為求仕者必由之 途后往往合為一科。亦指被推選的士人
3.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不行:古:不去(應薦)。
今:不可以
4.公車特征拜郎中 特征:古:特地征召;
今:事物、事情的特點、標志
5.尋其方面 方面:古:方向;
今:相處或并列的幾點之一
6.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國王:古:封建社會貴族的最高封爵。
今:古代某些國家的統(tǒng)治者;現(xiàn)代某些君主制國家的元首。
7.衡下車,治威嚴。下車:古:官吏初到任;
今:從車上走下來
8.常從容淡靜 從容:古義:言語舉止適度得體。
今義:不慌不忙,沉著鎮(zhèn)定。
9.連辟公府不就  辟: 古義:征召。
今義:復辟。
10.其牙機巧制  牙: 古義:發(fā)動機件的樞紐。
今義:牙齒。
11.覆蓋周密無際 周密:  古義:四周嚴密。
今義:周到細致。
12.振聲激揚 激揚 古義:聲音激越、傳揚。此指清脆響亮。
今義:激動昂揚或激勵使振作起來。
13.中有都柱 都: 古義:大,音dū。又如:軍驚而壞都舍。
今義:都市;或用作表范圍的副詞 (音dōu)
14.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篆文: 古義:篆,篆文
今義:漢字的一種書體,如大篆,小篆等

通假字
1。員徑八尺:“員”通“圓”
2。傍行八道:“傍”通“旁”
3.收禽:逮捕。禽,通“擒”,捕捉。
4.形似酒尊:“尊”通“樽”, 杯,酒杯。

詞類活用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 奇: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奇特
時天下承平日久  時:名詞作狀語,當時。
衡少善屬文 善:形容詞作動詞,擅長,善于。
安帝雅聞衡善術學 善:同上。
妙盡璇機之正  1.盡:形容詞活用作動詞,研究透了;
2.正:形容詞作名詞,正確的道理。
皆共目之目 目:名詞作動詞,使眼色
又多豪右,共為不軌。 多:形容詞作動詞,有很多。

一詞多義

①觀太學(游歷)
②大王見臣列觀(宮廷中高大華麗的樓臺)
③此岳陽樓之大觀也(景像)
④玄都觀里桃千樹(道士廟)
⑤啟窗而觀(看)

①因入京師,觀太學(于是)
②蒙故業(yè),因遺策(沿襲)
③因其勢而利導之(順著)
④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通過、經(jīng)由)
⑤衡乃擬班固《兩都》《二京賦》,因以諷諫(憑借)
⑥因擊沛公于坐,殺之。(趁機)

①精思傅會,十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陰陽(就)
③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竟、卻)
④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于是,就)
⑤爾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是)
⑧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

①其牙機巧制(制作,構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②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統(tǒng)率,指揮)
④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規(guī)模)
屬zhǔ
① 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于魏(連接)
② 衡少善屬文(連綴)
③ 屬予作文以記之(囑咐)
④舉酒屬客(勸人喝酒)
shǔ
⑤名屬教坊第一部(隸屬)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掌管)
⑦吾屬今為之虜矣(一類人)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
善:
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
②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善行)
③安帝雅聞衡善術學。(擅長)
④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交好)
⑤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⑥善刀而藏之。(通“繕”,擦拭)
⑦工欲善其事。(使動用法使...做好)

①公車特征拜郎中(征召)
②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應驗)
③從此替爺征(v.遠行,走遠路)
④挾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⑤歲征民間(征收)
⑥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求學)
⑦旁征博引(尋求)
⑧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征收)

①連辟公府不就(任職)
②金就礪則利(接近)
③荊軻遂就車而去(乘,登上)
④軻自知事不就(成功)
發(fā)
①傍行八道,施關發(fā)機(撥動)
②機發(fā)吐丸,而蟾蜍銜之(發(fā)動)
③舜發(fā)于畎之中(發(fā)跡,興起)
④發(fā)圖,圖窮匕首見(展開)
⑤發(fā)閭左謫戍漁陽(征發(fā))
⑥使人發(fā)書至趙王(送)
⑦野芳發(fā)而幽香(散發(fā))

①連辟公府不就(征召)
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通“避”,躲避)
③唇吻拿辟仁開,打開)
④辟病梅之館以貯之(開辟,開設)
⑤辟邪說(排除,駁斥)
⑥疆土之新辟者(開墾)

①精思傅會,十年乃成(精力)
②以精銅鑄成(精煉)
③食不厭精(精制)
④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和天下(精銳)
⑤殫精竭慮(精力)

①傍行八道,施關發(fā)機(安置)
②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施行)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加)

①施關發(fā)機(機關)
②天子以跬步,皆關民命(動詞,涉及,關系到)
③距關,勿內(nèi)諸侯(函谷關)

①傍行八道,施關發(fā)機(機械)
②衡善機巧(精密機械設備之類)
③其牙機巧制(機件)
④成敗之機,在于今日(機會)
⑤此子機變(機智靈活)
⑥日理萬機(事務)

①安帝雅聞衡善術學(素常)
②察納雅言(正確)
③明經(jīng)義諳雅故()
④聞弦歌而知雅意(隱含)
⑤附庸風雅(泛指詩歌)

①連辟公府不就(官府)
②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魯莊公)
③便可白公姥()
④邪曲之害公也(公道)
⑤公車特征拜郎中(官府專門)
⑥公然抱茅入竹去(明目張膽)
⑦公私之積,猶可哀痛(是公家的,這里指國家)
⑧腳著謝公屐()

文言句式
(1)判斷句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張衡,字平子,南陽郡西鄂縣人)
(2)被動句
連辟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征召)
(3)賓語前置句
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自從有書典記錄以來,不曾有過(這種儀器))
(4)省略句
①果地震隴西(果然在隴西發(fā)生地震)
②諷議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對政事提出意見)
③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省略主語“張衡“)
④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省略主語“張衡”)
(5)介詞結構作狀語后置
①游于三輔(于三輔游
②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
③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狀語后置。正確語序: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飾之”(在這個器皿上又用小篆所寫的子和山龜鳥獸的圖紋來裝飾)

張衡傳整體把握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傳記,以翔實的文筆全面記述了張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學、政治、文學等領域的諸多才能。而且詳略突出,重點介紹了他在科學上的貢獻,其間貫穿了作者對張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層次清晰,條理分明,一位博學多才、從容淡泊的文人學者形象如在眼前。文章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段。記述張衡的學業(yè)、品德和文學上的成就。開頭兩句按歷史人物傳記的格式,記述張衡的姓名、籍貫與家世。接著介紹其在文學上的造詣?!吧偕茖傥摹闭f明他具有先天的稟賦,而“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說明他注重社會實踐。也正是因為他在青少年時代就打下了如此深厚扎實的基礎,并不斷自我提高,所以才能“通五經(jīng),貫六藝”。在敘述了其“才”后緊接著敘述其德。“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本哂兄t虛穩(wěn)重、超塵拔俗的品格,而面對統(tǒng)治者的招羅,作者連用“不行”“不就”“不應”等詞語表現(xiàn)他的不慕榮利的高潔品德。而《二京賦》進一步證實其文學才能及精研精神。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2~4段,介紹張衡在科學技術上的成就。重點介紹候風地動儀的結構和功用。第2、3段從整體上概括了張衡在科學上的成就,包括科學發(fā)明和理論著作兩部分。在介紹其特長時與其職官聯(lián)系起來,側面反映了二者互為因果的關系。第四段著重介紹了能代表其成就的候風地動儀。介紹地動儀雖不足二百字,但詳盡記述制造時間、質(zhì)地、大小、形狀、內(nèi)外結構、裝飾、功用等,文字精簡平實。如介紹構造特點時用“中”“傍”“外”“下”四個方位詞為序,便從里到外,從上到下簡要而清楚地寫出其構造特點。以“似酒尊”描寫其形狀非常形象具體,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張描寫和“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的熱烈贊嘆著力描寫了儀器的準確無誤。最后附述了生動有趣的事件驗證其功效,使文章于平實中透出情致。

  第三部分即文章的第5、6段,介紹張衡在政治上的才干。文章僅選取兩件事作為切入點,一是《思玄賦》的由來,表現(xiàn)了張衡心思細密、小心謹慎的形象。一是出任河間相時與奸黨斗爭一事?!瓣幹辄h姓名,一時收禽”表現(xiàn)其政治智慧,“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表現(xiàn)其卓然政績。這樣,筆墨寥寥卻寫出了一位真實可感、形神豐滿的廉吏。

  語言凝練平實是本文的突出特點,作者寫作時絕少用形容詞,盡量抓住史實,描繪時惜墨如金,無一句贅言。但平實精謹中有精彩之處,如候風地動儀一段描寫生動形象,說明作者胸中自有丘壑,所以能繁簡得體,伸縮自如。也唯其如此,才能將張衡一生中在諸多領域中的大事交代得清楚詳明,有條不紊。

張衡傳問題探究

  1.張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張衡的高尚品德表現(xiàn)在:(1)“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保?)“從容淡靜”,不慕世俗的虛榮,“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大將軍“累召不應”,“不慕當世”;(3)品行端正,憂國憂民,作《二京賦》諷諫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黨。其“才”高于世,表現(xiàn)在:一是“善屬文”,寫作著名的《二京賦》;二是“善機巧,作渾天儀,造候風地動儀;三是“善術學”,著有《靈憲》 《算罔論》;四是善政事,為政機智果斷,不畏權貴,“稱為政理”。

  2.文和《屈原列傳》相比,有哪些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和《屈原列傳》相比,兩篇傳記最大的共同點都是按時間順序,截取重點片段塑造人物形象,表現(xiàn)人物的一生,選材有詳有略,重點突出。最大的區(qū)別是在表達方式上,《屈原列傳》為了表現(xiàn)屈原的高潔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懷,采用了敘議結合的方法,文筆充滿感情,有抒情散文的特點,主觀性較強。而《張衡傳》以表現(xiàn)張衡的杰出貢獻,簡要概括其一生為主要目的,所以用說明性文字對張衡的文學創(chuàng)作和科技發(fā)明進行介紹,其中著重對候風地動儀的介紹,而對其品德為人的描寫都散見于字里行間,貫穿于文章中,很少直接抒情。筆調(diào)沉靜,文字質(zhì)樸。

  3.人物傳記的寫作有何特點?在本文有何體現(xiàn)?

  傳記除了介紹人物姓名、籍貫之外,還必須選擇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敘述他的為人及其對社會的影響。由于傳記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須“活躍”,有可感性。傳記的基本特點是翔實而典型的文字記錄和樸實而形象的文學色彩。傳記的種類有:自傳、傳、小傳、評傳、別傳、外傳等。本文屬評傳,既記敘人物的事跡,又評介與探討人物的思想狀況、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思想發(fā)展過程和對人類的貢獻。傳記不可能把一個人一生的全部經(jīng)歷事無巨細都寫下來,只能記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時顯示他的品格特點。本文寫了張衡在文學、科學、政治上的突出貢獻,強調(diào)了他在科學方面取得的成就,其間穿插了對其為人品格的評價。全文重點突出,詳略分明。

  4.本文在寫作方法上的特點是什么?

  本文的寫作特點是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人物的寫法和詳略得當?shù)募舨梅椒ā?/p>

  (1)本文是人物傳記,介紹人物以時間為經(jīng),以事跡為緯。張衡一生經(jīng)歷了東漢章帝、和帝、安帝和順帝四個時期。時間雖較長,文章敘述的時間線索卻很清楚。從表達方式上說,以記敘為主。在第4段寫候風地動儀,又以說明為主,輔以記敘。

  (2)本文介紹了張衡文學、科學、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學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為重點詳寫。在介紹科學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時,又突出了候風地動儀的研究制造,介紹特別詳盡,對其他創(chuàng)造的介紹則較簡略。這樣詳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點突出,人物特點鮮明。

 ?。?) 在記敘、說明的同時,穿插對張衡為人品格的評價,作者態(tài)度鮮明。

  5.這篇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張衡的?文章的記敘重點是什么?

  文章從三個方面寫張衡:張衡的為人以及在文學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在科學技術方面卓越的才能和貢獻;在政治上的突出作為。記敘的重點是張衡在科學上的才能和貢獻。

張衡傳關于渾天儀

  漢時,天文學已經(jīng)形成體系,有蓋天、渾天和宣夜三家。蓋天說以周髀算經(jīng)為代表,認為天圓地方,天在上,像傘蓋,地在下,像棋盤,是一種舊的傳統(tǒng)說法。宣夜派認為天體為元氣構成。渾天說比較進步些,認為天地都是圓的,天在外,像雞蛋殼,地在內(nèi),像雞蛋黃;這種說法雖然也不完全正確,但比較接近實際。渾天派最突出的代表者和卓越的發(fā)明家張衡指出,日有光,月沒有光,月光是反射太陽的光形成的。所以向日則光盈,背日則光盡。他還推測月食是地球遮蔽的結果。他還繪制了一部星圖,叫《靈憲圖》,創(chuàng)制了許多重要的天文儀器。

  渾天儀是銅鑄的,內(nèi)外有幾層圓圈,都可轉動。各層圓圈分別刻有赤道、黃道、南北極,二十四節(jié)氣,二十八列宿,以及日月星辰的位置,凡張衡所知道的天文現(xiàn)象都刻在上面。為了使渾天儀能自己轉動,張衡又設計了一個“滴漏”,作為渾天儀的動力。渾天儀被滴漏帶動,它轉動時恰好與天空中日月星辰的起落時間完全吻合??上н@座精巧的渾天儀在西晉戰(zhàn)亂中失傳了。留下來的只有《渾天儀圖注》和《漏水轉渾天儀注》兩份說明書的部分說明。

 ?。ㄕ浴吨袊糯陌l(fā)明創(chuàng)造》,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百度百科

作者簡介

范曄
范曄[近現(xiàn)代]

范曄(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學家,順陽(今河南淅川南)人。官至左衛(wèi)將軍,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曄因為“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后漢書》為一家之作”,開始撰寫《后漢書》,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謀反罪被殺止,寫成了十紀,八十列傳。原計劃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漢書》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劉昭從司馬彪的《續(xù)漢書》中抽出來補進去的。其中《楊震暮夜卻金》已編入小學教材,《強項令》選入中學教材。 更多

范曄的詩(共3首詩)
  • 《張衡傳》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
    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
    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
    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
    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
    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
    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璣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
      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
    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自去史職,五載復還。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
    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fā)機。
    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
    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
    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fā)吐丸,而蟾蜍銜之。
    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
    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嘗一龍機發(fā)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
    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時政事漸損,權移于下,衡因上疏陳事。
    后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
    嘗問天下所疾惡者。
    宦官懼其毀己,皆共目之,衡乃詭對而出。
    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
    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仗,幽微難明。
    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為河間相。
    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
    又多豪右,共為不軌。
    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
    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查看譯文
  • 《樂羊子妻》
    河南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
    妻曰:
    “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
    ”羊子大慚,乃捐金于野,而遠尋師學。
    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
    “久行懷思,無它異也。
    ”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
    “此織生自蠶繭,成于機杼。
    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日。
    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
    ”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yè),遂七年不返。
    嘗有它舍雞謬入園中,姑盜殺而食之,妻對雞不餐而泣。
    姑怪問其故。
    妻曰:
    “自傷居貧,使食有它肉。
    ”姑竟棄之。
    后盜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
    妻聞,操刀而出。
    盜人曰:
    “釋汝刀從我者可全,不從我者,則殺汝姑。
    ”妻仰天而嘆,舉刀刎頸而死。
    盜亦不殺其姑。
    太守聞之,即捕殺賊盜,而賜妻縑帛,以禮葬之,號曰“貞義”。
    查看譯文
  • 《魯恭治中牟》
    魯恭為中牢令,重德化,不任刑罰。
    袁安聞之,疑其不實,陰使人往視之。
    隨恭行阡陌,俱坐桑下。
    有雉過,止其旁,旁有兒童。
    其人曰:
    “兒何不捕之?
    ”兒言雉方雛,不得捕。
    其人訝而起,與恭決曰:
    “所以來者,欲察君之政績也。
    今蝗不犯境,此一異也;
    愛及鳥獸,此二異也;
    童有仁心,此三異也。
    久留徒擾賢者耳,吾將速反,以狀白安。
    查看譯文
  • 尚德緩刑書
    路溫舒路溫舒〔近現(xiàn)代〕
    漢昭帝逝世,昌邑王劉賀被廢黜,漢宣帝劉詢剛剛登上皇位。
    路溫舒呈上奏書,奏書說:
      昭帝崩,昌邑王賀廢,宣帝初即位,路溫舒上書,言宜尚德緩刑。
    其辭曰:
      “臣聞齊有無知之禍,而桓公以興;
    晉有驪姬之難,而文公用伯。
    近世趙王不終,諸呂作亂,而孝文為太宗。
    由是觀之,禍亂之作,將以開圣人也。
    故桓、文扶微興壞,尊文、武之業(yè),  澤加百姓,功潤諸侯,雖不及三王,天下歸仁焉。
    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義,省刑罰,通關梁,一遠近,敬賢如大賓,愛民如赤子,內(nèi)恕情之所安而施之于海內(nèi),是以囹圄空虛,天下太平。
    夫繼變化之后,必有異舊之恩,此賢圣所以昭天命也。
    “往者,昭帝即世而無嗣,大臣憂戚,焦心合謀,皆以昌邑尊親,援而立之。
    然天不授命,淫亂其心,遂以自亡。
    深察禍變之故,乃皇天之所以開至圣也。
    故大將軍受命武帝,股肱漢國,披肝膽,決大計,黜亡義,立有德,輔天而行,然后宗廟以安,天下咸寧。
    臣聞《春秋》正即位,大一統(tǒng)而慎始也。
    陛下初登至尊,與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統(tǒng),滌煩文,除民疾,存亡繼絕,以應天意。
      “臣聞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獄之吏是也。
    秦之時,羞文學,好武勇,賤仁義之士,貴治獄之吏,正言者謂之誹謗,遏過者謂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譽諛之聲日滿于耳,虛美熏心,實禍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方今天下,賴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饑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獄亂之也。
    夫獄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復生,絕者不可復屬。
    《書》曰:
    “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jīng)。
    ”今治獄吏則不然,上下相驅,以刻為明,深者獲公名,平者多后患。
    故治獄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
    是以死人之血流離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計歲以萬數(shù)。
    此仁圣之所以傷也。
    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
    夫人情安則樂生,痛則思死,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
    做囚人不勝痛,則飾詞以視之,吏治者利其然,則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卻,則鍛練而周內(nèi)之;
    蓋奏當之成,雖咎繇聽之,猶以為死有余辜。
    何則?
    成練者眾,文致之罪明也。
    是以獄吏專為深刻,殘賊而亡極,媮為一切,不顧國患,此世之大賊也。
    故俗語曰:
    “畫地為獄議不入;
    刻木為吏期不對。
    ”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
    故天下之患,莫深于獄;
    敗法亂正,離親塞道,莫甚乎治獄之吏,此所謂一尚存者也。
    ”  “臣聞烏鳶之卵不毀,而后鳳凰集;
    誹謗之罪不誅,而后良言進。
    故古人有言:
    “山藪臧疾,川澤納污,瑾瑜匿惡,國君含詬。
    ”唯陛下除誹謗以招切言,開天下之口,廣箴諫之路,掃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寬刑罰,以廢治獄,則太平之風可興于世,永履和樂,與天亡極,天下幸甚。
    ”  上善其言。
  • 蝶戀花·十二樓前生碧草
    邵瑞彭邵瑞彭〔近現(xiàn)代〕
    十二樓前生碧草。
    珠箔當門,團扇迎風小。
    趙瑟秦箏彈未了,洞房一夜烏啼曉。
    忍把千金酬一笑?
    畢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錦字無憑南雁杳,美人家在長干道。
  • 酸棗令劉熊碑詩
    蔡邕蔡邕〔近現(xiàn)代〕
    碑云。
    君諱熊。
    字孟。
    廣陵海西人也。
    清越孤竹。
    德牟產(chǎn)奇。
    誠宜褒顯。
    昭其憲則。
    乃相咨度諏詢。
    采摭謠言。
    刊詩三章。
    其辭曰。
    清和穆鑠。
    實惟干巛。
    惟岳降靈。
    篤生我君。
    服骨叡圣。
    允鐘厥醇。
    誕生歧嶷。
    言協(xié)典墳。
    懿德震耀。
    孝行通神。
    動履規(guī)繩。
    文彰彪繽。
    成是正服。
    以道德民。
  • 論盛孝章書/與曹公論盛孝章書
    孔融孔融〔近現(xiàn)代〕
    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
    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公為始滿,融又過二。
    海內(nèi)知識,零落殆盡,惟會稽盛孝章尚存。
    其人困于孫氏,妻孥湮沒,單孑獨立,孤危愁苦。
    若使憂能傷人,此子不得復永年矣!
       《春秋傳》曰:
    “諸侯有相滅亡者,桓公不能救,則桓公恥之。
    ”今孝章,實丈夫之雄也,天下談士,依以揚聲,而身不免于幽縶,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當復論損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絕交也。
    公誠能馳一介之使,加咫尺之書,則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謗前輩,或能譏評孝章。
    孝章要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稱嘆。
    燕君市駿馬之骨,非欲以騁道里,乃當以招絕足也。
    惟公匡復漢室,宗社將絕,又能正之。
    正之之術,實須得賢。
    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
    昭王筑臺以尊郭隗,隗雖小才,而逢大遇,竟能發(fā)明主之至心,故樂毅自魏往,劇辛自趙往,鄒衍自齊往。
    向使郭隗倒懸而王不解,臨溺而王不拯,則士亦將高翔遠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凡所稱引,自公所知,而復有云者,欲公崇篤斯義也。
    因表不悉。
  • 鳳求凰/琴歌
    司馬相如司馬相如〔近現(xiàn)代〕
    有一美人兮,見之不忘。
    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
    無奈佳人兮,不在東墻。
    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
    何日見許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攜手相將。
    不得於飛兮,使我淪亡。
    鳳兮鳳兮歸故鄉(xiāng),遨游四海求其凰。
    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艷淑女在閨房,室邇?nèi)隋诙疚夷c。
    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從我棲,得托孳尾永為妃。
    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余悲。

古詩大全

http://m.boarscreekinteractive.com/shici_view_9a4bd243ac9a4bd2/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