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境,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境,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渡荊門送別譯文
渡荊門送別注解
渡荊門送別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期出蜀至荊門時贈別家鄉(xiāng)而作,這首詩具體寫作時間不確定,具體有三種說法:一說作于724年(開元十二年),二說作于725年(開元十三年),三說作于726年(開元十四年)。
渡荊門送別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出蜀時所作。這時的李白,興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縱情觀賞巫山兩岸高聳云霄的峻嶺,一路看來,眼前景色逐漸變化,船過荊門一帶,已是平原曠野,視域頓然開闊,別是一番景色。 “山隨平野盡”,形象地描繪了船出三峽、渡過荊門山后長江兩岸的特有景色這句好比用電影鏡頭攝下的一組活動畫面,給人以流動感與空間感,將靜止的山嶺摹狀出活動的趨向來。 “江入大荒流”,寫出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從荊門往遠處望去,仿佛流入荒漠遼遠的原野,顯得天空寥廓,境界高遠。景中蘊藏著詩人喜悅開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氣。 緊接著詩人又以移步換景,從不同角度描繪長江的近景與遠景,“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遍L江流過荊門以下,河道迂曲,流速減緩。晚上,江面平靜時,俯視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飛來一面明鏡似的;日間,仰望天空,云彩興起,變幻無窮,結成了海市蜃樓般的奇景。這正是從荊門一帶廣闊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靜的江面上所觀賞到的奇妙美景。這一聯(lián)以水中月明如圓鏡反襯江水的平靜,以天上云彩構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藝術效果十分強烈。頷頸兩聯(lián),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峽,見到廣大平原時的新鮮感受極其真切地寫了出來。 這首詩首尾行結,渾然一體,意境高遠,風格雄健。這首形象壯美瑰瑋的五律也可以說能以小見大,以一當十,容量豐富,包涵長江中游數(shù)萬里山勢與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藝術概括力。
作者簡介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詩詞大全
作者
古詩大全
別人正在查
http://m.boarscreekinteractive.com/shici_view_9b97b843ac9b97b8/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