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漾帶山光,澄澄倒林影。
那知石上喧,卻憶山中靜。
山下泉注解
山下泉賞析
這是一首寫泉的小詩,它不是寫山中的泉,而是寫山下的泉。山中泉是涓涓細流,而山下泉則常常已匯流成小潭。依傍山麓,不免倒映出山光林影。詩就是從描寫這水中的倒影開始的。 “漾漾帶山光,澄澄倒林影?!睂戄p波蕩漾的水面,反射著四周景物的色彩,或草木之幽綠,或巖石之沉黑,總之是那山的色調。而在那山的基色上又映出林木扶疏的姿影,因為泉水清冽,詩人用了一個“倒”字來寫林影,十分生動,而且涵義豐富,既可以指水中之影如林木倒伏水面,又可以表示水中之影與實物之形的正反顛倒,體物入微,極其簡練而富有情趣。 “那知石上喧”轉寫聲,并進而寄托一時的感興。泉由山中流到山下,在石上激起喧響,這本是自然之理,也是泉流的最后歸宿。然而詩人卻設想,這種喧響的嘈雜會讓它懷念起在山中時的安靜。這里“卻憶山中靜”的“憶”字有的版本作“益”,如果是“益”那么就是一種以動寫靜的反襯表現(xiàn)。仔細玩味,我覺得還是“憶”于義為長。詩人生活在大歷年代,當時戰(zhàn)亂初平,滿目瘡痍,社會現(xiàn)實令人失望。于是在當時人的心理上都彌漫著一重消極隱退的情緒,常常是身入仕途,心卻縈系在江湖之上、山林之間。這首詩實際上就表現(xiàn)了那種典型的心態(tài)。詩人起先是渴望立功揚名、一意進取的,可當仕宦生活飽經憂患之后,他轉而懷念起未出仕的清閑了?!澳侵闲?,卻憶山中靜”。詩人借助于移情手法,將自己的內心活動投射到外物上去,使客觀外物泉成了自己心靈的外化和表現(xiàn)。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在中國古代詩人眼中,山水從來就不是一個純粹客觀的審美對象,它同時是詩人主體的投射和外化。詩人觀賞山水,同時也就是在觀照自我,他在物我之間尋求一種溝通和交流,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矢υ@首小詩篇幅雖短,同樣也體現(xiàn)了這種精神。
作者簡介
詩詞大全
作者
古詩大全
別人正在查
http://m.boarscreekinteractive.com/shici_view_9bc90943ac9bc909/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