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讀,拼音)

拼音:bāo

注音:ㄅㄠ,ㄅㄛ

筆順讀寫(xiě):橫折、橫、橫、豎鉤、點(diǎn)、提、撇、點(diǎn)、豎、豎鉤

剝的筆順
部首:
筆畫(huà)數(shù): 10
結(jié)構(gòu): 左右
繁簡(jiǎn)對(duì)應(yīng):
五筆: VIJH
部外筆畫(huà): 8
統(tǒng)一碼: 5265
倉(cāng)頡: NELN
鄭碼: XBKK
四角: 12900
電碼: 0475
區(qū)位: 1694
筆順編號(hào): 5112413422
英語(yǔ)翻譯: peel
異體字: ????????
  • 基本解釋

  • 詳細(xì)解釋

  • 康熙字典

  • 說(shuō)文解字

1. 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東西:剝皮。剝花生。

1. 義同(一),用于復(fù)合詞:剝奪。剝削(xuē)。剝落。剝蝕。生吞活剝。

動(dòng)詞

(1) 去掉物的外皮或殼(多用于口語(yǔ))

或剝或烹。——《詩(shī)·楚茨》

(2) 又如:剝花生;剝碗豆;剝牛皮;剝蔥皮

(3) 另見(jiàn)

剝【子集下】【刀部】 康熙筆畫(huà):10畫(huà),部外筆畫(huà):8畫(huà)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huì)》??北角切,音駁?!墩f(shuō)文》裂也。從刀,彔聲?!队衿废饕?。《廣韻》落也,割也,傷害也?!冻o·九思》怫鬱兮肝切剝。

《增韻》褫也,脫也。

卦名?!兑住冐浴穭円?,柔變剛也。

《周禮·秋官·柞氏》冬日至,令剝隂木而水之?!对]》謂斫去次地之皮。

殺牲體解之名。《詩(shī)·小雅》或剝或亨。

《禮·檀弓》喪不剝奠也與?!对]》剝者,不巾覆也。脯醢之奠不惡塵埃,故可無(wú)巾覆。

《集韻》普木切《正韻》普卜切,??音璞。力擊也。《詩(shī)·豳風(fēng)》八月剝棗。《註》擊也。

音卜?!段骸E·魯都賦》毛羣隕殪,羽族殲剝。塡崎塞畎,不可勝錄?!都崱坊蜃?img src="https://static.hao86.com/invalidZi2/159f5fc6cdbc6e7fde7700b000ff0708.png" alt="??" class="lm_img"/>,亦作??。

說(shuō)文解字

剝【卷四】【刀部】

裂也。從刀從錄。錄,刻割也。錄亦聲。??,剝或從卜。北角切

說(shuō)文解字注

(剝)裂也。衣部曰。裂、繒餘也。謂?破也。夏小正。二月剝鱓。以爲(wèi)??也。八月剝瓜。畜瓜之時(shí)也。剝棗。剝也者、取也。栗零。零也者、降也。零而後取之。故不言剝也。按剝鱓者、謂殘其皮。剝瓜棗者、謂殘其實(shí)。其用一也。皮部曰。剝?nèi)~F革。與剝鱓合??鬃右讉髟弧V嘛?。然後通則盡矣。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竆上反下。故受之以復(fù)也。按此是剝訓(xùn)盡。裂則將盡矣。豳風(fēng)假剝爲(wèi)攴。八月剝棗。毛曰。剝、擊也。音義云。普?反。故知?jiǎng)兺芬病P≌齻髟迫?。毛傳云擊。此後人?xùn)詁必密於前人也。從刀彔。彔、刻也。說(shuō)從彔之意。彔下云??棠緩爮犚?。破裂之意。彔亦聲。北角切。三部。一曰剝、割也。此別一義。與上義相通。按此篆解說(shuō)、合二徐本及尚書(shū)泰誓正義宋刻本參定。

剝的方言集匯

◎ 粵語(yǔ):bok1 mok1
◎ 客家話:[臺(tái)灣四縣腔] bok7 [客英字典] bok7 [海陸豐腔] bok7
◎ 潮州話:bag4 (pak)

剝的字源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