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稰】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讀,拼音)

拼音:

注音:ㄒㄩˇ,ㄒㄩ

筆順讀寫:撇、橫、豎、撇、點、橫撇/橫鉤、豎、橫、撇、捺、豎、橫折鉤、橫、橫

部首:
筆畫數: 14
結構: 左右
繁簡對應:
五筆: TNHE
部外筆畫: 9
統一碼: 7A30
倉頡: HDNOB
鄭碼: MFIQ
四角: 27927
異體字: ??
  • 基本解釋

  • 康熙字典

  • 說文解字

1. 晚稻。

2. 食。

3. 古同“糈”,古代祭神用的精米:“費椒稰以要神兮?!?/p>

1. 谷類植物子實脫落的樣子。

2. 古同“胥”。

稰【午集下】【禾部】 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9畫

《廣韻》相居切《集韻》《韻會》《正韻》新於切,??音胥。禾子落貌。

熟穫也?!抖Y·內則》稰穛?!对]》熟穫曰稰,生穫曰穛。

《廣韻》私呂切《集韻》《韻會》寫與切,??音醑。義同。

《韻會補》爽阻切,音所。祭神米?!肚皾h·揚雄傳》費椒稰以要神兮。

說文解字

糈【卷七】【米部】

糧也。從米胥聲。私呂切

說文解字注

(糈)糧也。凡糧皆曰糈。離騷王注曰。糈、精米。所以享神。其一耑耳。從米。胥聲。私呂切。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