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炶】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讀,拼音)

拼音:shǎnqiánshān

注音:ㄕㄢˇ,ㄑㄧㄢˊ,ㄕㄢ

筆順讀寫:點、撇、撇、點、豎、橫、豎、橫折、橫

部首:
筆畫數(shù): 9
結(jié)構(gòu): 左右
繁簡對應(yīng):
五筆: OHKG
部外筆畫: 5
統(tǒng)一碼: 70B6
倉頡: FYR
鄭碼: UOIJ
四角: 91860
異體字:
  • 基本解釋

  • 康熙字典

  • 說文解字

1. 古同“閃”,閃爍。

2. 火光。

1. 古代祭祀用肉沉于湯中使半熟;也泛指煮肉。

1. 木名,后作“杉”。

炶【巳集中】【火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5畫

《廣韻》《集韻》??胡甘切,音酣。《玉篇》火行貌。作???!都崱坊蜃?img src="https://static.hao86.com/invalidZi2/75d1c503655b05ae2ca7451c8404bfb0.png" alt="??" class="lm_img" />。

《集韻》《類篇》??舒贍切,音閃。義同?!都崱繁咀鳠?,或作熌。

說文解字

炶【卷十】【炎部】

火行也。從炎占聲。舒贍切

說文解字注

(煔)火行也。廣韻也作皃。從炎。占聲。舒瞻切。七部。

別人正在查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