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曹操用人非常高明,愛才如命曹營人才個個都是高手
劉備得關(guān)羽、張飛二將,得以嶄露頭角,后來得到軍師孔明,才具備一爭天下的資本;孫權(quán)有大都督周瑜,謀士魯肅,才能虎踞江東,赤壁之戰(zhàn)一把大火,把曹操燒了個灰頭土臉。后來又發(fā)掘出后起之秀呂蒙,使得關(guān)羽敗走麥城。曹操有哪些用人的原則?
曹操用人不重虛譽,他選用官員要“明達法理”,能行法治。用崔琰、毛玠掌管選舉,“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于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wù)以儉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jié)自勵,雖貴寵之臣,輿服不敢過度”。
不得不說,劉備、孫權(quán)都是用人的高手。但兩人有個共同點,那就是過于依賴某個人,或者某幾個人。劉備沒了關(guān)羽、張飛,頓時如猛虎失其爪牙,最終落得個命喪白帝城;孫權(quán)如果沒有周瑜、魯肅、呂蒙,整個東吳也就只剩下一堆平庸之輩了。
從這個角度看,曹操要比劉備、孫權(quán)高明一點,因為他從來不過分依賴某個人,或者某幾個人,而是廣招天下英才,使得曹營中人才濟濟。
為了招攬人才,曹操數(shù)次發(fā)布《求賢令》,而《求賢令》中的那句話,正是曹操用人哲學(xué)的核心: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在用人方面,劉備喜歡談道德,孫權(quán)喜歡看出身,唯有曹操百無禁忌,只有一個標準:唯才是舉。
曹操大戰(zhàn)袁紹時,袁紹的謀士許攸前來投靠,曹操居然高興得忘了穿鞋,直接光腳出門迎接。后來,正是采納了許攸的建議,曹操才成功偷襲袁紹的糧草重地烏巢,贏得了官渡之戰(zhàn)的勝利。
大才子陳琳,曾在袁紹手下做事。他為袁紹寫了一篇討伐曹操的檄文,把曹操罵了個狗血噴頭。不僅罵曹操,還把曹操的祖宗八輩給罵了個遍。尤其是罵曹操為太監(jiān)之后(曹操之父是太監(jiān)的養(yǎng)子),戳中了曹操心中的痛點。據(jù)說,曹操當時正患頭痛病,讀了陳琳的檄文后,頭痛病立即痊愈——由此可見這篇文章的威力。
后來袁紹大敗,陳琳被曹操所俘。雖然痛恨陳琳罵其為太監(jiān)之后,但由于愛惜陳琳之才,曹操還是讓陳琳當了官。陳琳感嘆曹操胸懷之寬廣,從此對曹操忠心耿耿。
大將魏種,深得曹操賞識。兗州被呂布所奪后,很多人都背叛曹操,轉(zhuǎn)投呂布。曹操說,他們背叛我,我不意外,魏種是不會背叛的。
話音未來,就傳來了魏種投靠呂布的消息。曹操被啪啪打臉,怒發(fā)沖冠。他揚言:除非我抓不到魏種,只要抓到,我一定扒其皮、食其肉。
后來,呂布被曹操打敗,魏種成了曹操的俘虜。這時候,曹操終于可以報仇了??擅鎸ξ悍N,曹操卻“慫”,不但沒有扒其皮、食其肉,還讓他當了大官。對此,曹操的解釋是:唯其才也。
什么叫愛才如命?曹操真正做到了這一點。
查看詳情>>與“曹操用人非常高明,愛才如命曹營人才個個都是高手”相關(guān)的文章
曹操用人任賢不任親,英雄不問出處
從總體上說,曹操選用的人才,以世族大姓出身的人士為多。比如,穎川的荀氏、陳氏,河內(nèi)司馬氏,平原華氏,京兆杜氏,河?xùn)|裴氏,太原王氏等等,這些世族大姓累世為官,也都是地主階級的上層。一起來看看曹操用人的原則。
曹操用人不重虛譽,他選用官員要“明達法理”,能行法治。用崔琰、毛玠掌管選舉,“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于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wù)以儉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jié)自勵,雖貴寵之臣,輿服不敢過度”。
但曹操選拔任用的基本都是其中的真才實學(xué)者。除此之外,早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曹操就開始從下級軍官、寒門庶族甚至俘虜降臣中,選拔軍事和政治骨干,委以重任。
不問出處
"拔于禁、樂進于行陣之間,取張遼、徐晃于亡虜之內(nèi),皆佐命立功,列為名將;其余拔出細微,登為牧守者,不可勝數(shù)。"于禁原為普通的"徒眾",樂進原為"帳下吏",曹操發(fā)現(xiàn)他們的才能后,很快分別提拔為軍司馬和陷陣都尉。張遼、徐晃都是山西人,原來分別為呂布和楊奉的部屬,被俘后才歸附曹操,也屢建奇功。
張遼和李典駐屯合肥時,率領(lǐng)步兵800人擊退孫權(quán)的10萬之眾,被曹丕譽為"自古用兵,未之有也"。徐晃與關(guān)羽戰(zhàn)于樊城,大獲全勝。曹操驚訝地說:"吾用兵三十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qū)徑入敵圍者也。"認為徐晃的戰(zhàn)功超過古代的孫武。
不問地域
平定河北之后,曹操采納郭嘉的建議,"多辟召青、冀、幽、并知名之士,以為省事掾?qū)??!度龂? 魏書》中,有專傳的文臣武將共102人。如按現(xiàn)在的行政區(qū)劃統(tǒng)計他們的籍貫,河南省30人,山東省22人,安徽省14人,河北省13人,山西省10人,陜西省和甘肅省各5人,江蘇省2人,湖南省1人。
以山西籍人士為例,包括:河?xùn)|郡的5人,即徐晃、衛(wèi)覬、裴潛、賈逵、毋丘儉;太原郡的4人,即溫恢、郭淮、王昶、王凌;雁門郡的1人,即張遼。他們大多是早期投到曹營的,在建立和發(fā)展曹魏政權(quán)的事業(yè)中,都有重大的貢獻。
不問貧富貴賤
對于出身貧寒者,主要確實具有真才實學(xué)者,曹操也同樣是來者不拒。如:并州刺史梁習(xí)曾將州內(nèi)名士常林、楊俊、王凌、王象、荀緯一一推薦給曹操,這些人經(jīng)過考校后,先是分別被任命了縣令等職,后來根據(jù)每個人的表現(xiàn),又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拔。
其中,常林曾逃難到上黨,耕種于深山,任職縣長后,"治化有成",被越級提拔為博陵太守、幽州刺史,"所在有績"。王象曾為人仆隸,常因利用放牛時間看書,被主人鞭打。楊俊賞識他的才氣,將他贖買出來,并為之娶妻成家。以后,擔任曹不的散騎常侍。
總之曹操用人任賢不任親, 只用有能力的人。
與“曹操用人任賢不任親,英雄不問出處”相關(guān)的文章
曹操用人和袁紹不同,秉持才華至上的原則同時不追究小錯誤
官渡之戰(zhàn)無論對于曹操還是袁紹都是轉(zhuǎn)折點,經(jīng)此一戰(zhàn)袁紹拱手讓出了自己的北方霸權(quán)從此銷聲匿跡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而對于曹操而言官渡之戰(zhàn)是他真正確立自己霸主地位的戰(zhàn)役。大多數(shù)人認為袁紹的失敗是敗在了用人上,那么在用人方面曹操和袁紹有什么不同,曹操用人的原則是什么?又有什么高明之處呢?
我們先說袁紹,我們都知道袁紹出身很好,他的家族是“四世三公”,有很高的威望,袁紹從小就喜歡結(jié)交名人,他年輕的時候在家中經(jīng)常大會賓客,袁家也常常是門庭若市車水馬龍,是京城出了名的公子哥兒,直到后來遭到當局的反對袁紹才有所收斂到大將軍何進的麾下效力。袁紹雖然擺出了一幅禮賢下士的樣子但他只結(jié)交名人為的是騙取名譽從而抬高自己,根本不是真的在找可以幫助自己的人才,因為袁紹是個剛愎自用的人,他不認為普天之下還有比他聰明的人,所以說袁紹的招賢納士不過是做秀演戲,不過是借此為自己裝點門面而已。
相比袁紹的“做秀演戲”,曹操的做法剛好相反可以說是“唯才是舉”,曹操是實實在在的需要人才來幫助自己。曹操的做法可以說是更重實際,曹操的政治資本遠不如袁紹,因為曹操的出身很不好說起來算是太監(jiān)的孫子,相比較袁紹的“四世三公”曹操的起點可以說是很低了,所以曹操當然也是需要爭取到當時的豪門望族名流之士的支持,但曹操知道要想成就大業(yè)光有名氣是不夠的,更要有實實在在的能力,所以曹操也需要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可以說曹操算是很務(wù)實的人。
曹操不只在任用人才方面講究實際,在其他方面也都是很務(wù)實的。曹操的原配丁夫人和他離異之后曹操就讓他的妾卞氏做了正妻也就是卞夫人,而卞夫人的出身是非常不好的,在漢代那個重名望的時代曹操立卞氏為正妻可以說是非常難得。曹操立卞氏為夫人并不在意她的出身,而是看重卞氏的勤儉持家人品高尚,所以說曹操這個人是非常務(wù)實的。
曹操的“名至實歸,更重實際”可以說是妥善處理了人才名與實的關(guān)系。而人才也都是人,是人就會有問題,所以人才的德與才很多時候是不能兼?zhèn)涞?,那么曹操是如何處理的呢。曹操多次在全國發(fā)布尋找人才的命令,喊出了“唯才是舉”的口號,也就是說當?shù)潞筒庞袥_突的時候優(yōu)先考慮才能而非德行。我們都知道先做人后做事,曹操這樣做是不是不對呢?其實在當時那個非常的歷史時期,曹操這一做法是可行的,在亂世是不可能做到“德才兼?zhèn)洹钡?,所以曹操的做法是非常高明的?/p>
既然是“唯才是舉”,那么是不是代表曹操就一點道德不顧了呢,其實不是這樣的,曹操的做法是如果這個人有才,那么他只要不犯大錯誤就可以原諒他。曹操選拔人才都是讓毛玠這樣的品德高尚的人去做,如果在實際工作中有人犯了一些錯誤比如小貪小賄曹操是真的不過多追究的,因為曹操明白在亂世用人就要用非常之法。
曹操用人重實際而不重名望,重能力而不重德行,可以說這一做法在當時的那個時代是非常有用的,曹操為此招攬了大批的文臣武將,這也讓曹操有了一爭天下的資本。而反觀袁紹陣營,雖然也是人才濟濟但是袁紹卻演戲...
查看詳情>>與“曹操用人和袁紹不同,秉持才華至上的原則同時不追究小錯誤”相關(guān)的文章
曹操是怎么用人的?愛才惜才,不計前嫌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豪杰群雄并起,他們之間相互勾結(jié),又相互競爭,不斷發(fā)動戰(zhàn)爭。曹操在刺殺董卓失敗后,逃回了老家,招兵買馬,不斷的擊敗一個又一個的對手,很快統(tǒng)一的了北方。曹操能夠成為當時各路諸侯中最強的一個,和他在政治上采用“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分不開的,更為重要的是他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人才駕馭各種人才。說三國是一場人才大戰(zhàn)一點也不為過,那么曹魏用人之道又有哪些可以給我們借鑒的呢?
首先,曹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曹操集團中,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官,或者是從敵方陣營來的各種人才,曹操都可以很好的運用他們。在武將方面,張遼、許諸、張頜、高覽等等一些名將,都是從敵方陣營招降過來的,他們?yōu)椴懿贈_鋒陷陣,攻營拔寨,立下了很多汗馬功勞。同時曹操也大膽的任用很多當時的謀士,像賈詡、郭嘉、荀彧、許攸等等聽取他們的建議,運用他們的計謀。當時曹操的陣營中的第一謀臣郭嘉,就是從袁紹陣營中來的,當他發(fā)現(xiàn)袁紹不能成就大事,棄暗投明來到曹操的帳下,曹操對于郭嘉極其信任,很快就為曹操打開一番有利的局面。
其次,曹操愛才,惜才,對人才極為重視。曹操對于關(guān)羽喜愛是人盡皆知的,一心一意想把關(guān)羽收為已用,賞賜關(guān)羽無數(shù)的金銀細軟,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讓關(guān)羽十分的感動,可惜關(guān)羽對于劉備死心塌地。對于關(guān)羽異常的豐厚令將領(lǐng)十分的不滿,也對于曹操的愛才之心十分的信服。而在官渡之戰(zhàn)進入危急關(guān)頭的時候,曹操眼見敗局,在這個關(guān)鍵的時候,袁紹謀士許攸來投,曹操聽到后,竟然鞋子都不穿直接赤足相接,令許攸十分的感動,當即獻上破局的妙計,擊敗了袁紹。曹操愛才,深知人才的重要性,經(jīng)過的多年的發(fā)展,曹操帳下集聚了各式各樣的人才。
最后,曹操用人不計前嫌。曹操袁紹官渡之戰(zhàn)前,陳琳為袁紹作繳詔討伐曹操,辱罵曹操先人。古代孝為先,在當時這個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袁紹被曹操擊敗后,陳琳被抓了,大臣們都勸曹操殺了陳琳,曹操愛惜他的才華,赦免了陳琳,并任命陳琳為從事。當曹操擊敗袁紹時候,士兵搜查到一箱曹操陣營將領(lǐng)和大臣與袁紹的書信,大臣說“可逐一點對姓名,收而殺之”。曹操卻說“當紹之強,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就命人用火燒,從此不再過問此事。可以說曹操用人不計前嫌十分難能可貴的。
曹操的用人失敗之處,可以說也是在人,曹操重才輕德,難免招到一些見利忘義,不忠之人,用人不疑也難免出現(xiàn)一些輕率的舉動。曹操輕信黃蓋的詐降之計和龐統(tǒng)的鐵鎖連舟之計,導(dǎo)致赤壁之戰(zhàn)的戰(zhàn)敗。曹操用司馬懿之才,卻沒有做好防司馬懿這塊導(dǎo)致后續(xù)出現(xiàn)司馬家族竊取了曹氏天下。
與“曹操是怎么用人的?愛才惜才,不計前嫌”相關(guān)的文章
曹操用人的原則和智慧:非凡夫俗子所能及
在群逐鹿的東漢末年,曹操發(fā)跡稍遲,因而其聲望、實力在初始階段遠不如袁紹、袁術(shù)、劉表、公孫瓚等,但最后的贏家卻歸屬曹操。究其原因,曹操用人智慧堪稱超邁群倫,一起走進他的內(nèi)心世界一探究竟。
早在鏟除宦官、匡扶漢室的政爭中,具有強烈政治野心的袁紹與曹操曾經(jīng)一起討論時局。袁紹的打算是,“若事不輯”,“吾南據(jù)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曹操則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p>
簡簡單單一句話,看似沒有實際內(nèi)容,卻道出了曹操不世出的政治謀略——把人才問題看作政治斗爭中最根本的戰(zhàn)略問題。而后來的許許多多事例都證明,曹操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始終把網(wǎng)羅人才當做比攻城略地更重要的根本之圖,唯才是舉,“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
也正因為這樣,在曹操麾下聚集了漢魏間最龐大最優(yōu)秀的一支人才隊伍,文有華歆、王朗、王粲、阮瑀、陳琳等,謀有荀彧、郭嘉、毛玠、荀攸、賈詡、許攸、程昱等,武有徐晃、張郃、諸夏、諸曹等,而曹操正是靠這樣一支隊伍才能戰(zhàn)勝對手。
1.求才若渴、唯才是舉
在三國時期,互相攻伐、爭奪政權(quán)的進程中,曹操為羅致人才,共發(fā)布過三次求賢令,這是同時代的其他人都沒有做過的。
第一次是建安十五年(210年),令曰:“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瞎b為趙、魏老則優(yōu),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于渭濱者乎?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p>
第二次是建安十九年,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邪?而陳平定漢業(yè),蘇秦濟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廢乎!有司明思此義,則士無遺滯,官無廢業(yè)矣。”
第三次是建安二十二年,令曰:“昔伊摯、傅說出于賤人,管仲,桓公賊也,皆用之以興。蕭何、曹參,縣吏也,韓信、陳平負污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卒能成就王業(yè),聲著千載。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今天下得無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間,及果勇不顧,臨陣力戰(zhàn);若文俗之吏,高才異質(zhì),或堪為將守;負污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shù),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p>
網(wǎng)羅人才自然不能靠一紙榜文就能解決,但這三道求賢令顯然也不是在做秀,曹操求賢若渴的心態(tài)真是躍然紙上,讓人心動。事實亦復(fù)如此。只要有高人來歸,曹操就情不自禁,喜形于色。
如初平二年(191年),荀彧棄紹投操,被操贊為“吾之子房”;又如建安五年,許攸棄紹投操,喜得曹操“聞攸來,跣出迎之,撫掌笑曰:‘子遠,卿來,吾事濟已!’”
2.集眾智,用眾力,不搞一言堂
漢魏之際,就用人本領(lǐng)而言,實無人能出曹操之右。在專制社會,最怕那些昏君權(quán)臣拒諫,搞一言堂,堵死群臣建言之路。曹操對此顯然有所認識,因而在建安十一年曾發(fā)出一道《求言令》,旨在敞開言路,鼓...
查看詳情>>與“曹操用人的原則和智慧:非凡夫俗子所能及”相關(guān)的文章
曹操用人不擇手段不分門檻,連敵營的人才也要挖過來
三國時期,曹孫劉三家,能夠在三國亂世中異軍突起,有個很大的共同點,那就是對人才的態(tài)度。曹操用人是很有他的水平的,曹操在赤壁之戰(zhàn)以后,連續(xù)發(fā)布了三次的用人令,招賢令!明確的說了:我用人,不去講究他有什么德行,德行什么的對于我曹操來說沒有半毛錢的作用,我要的就是唯才是舉。曹操用人的原則就是“唯才是舉”,這個成語的根底就是在曹操的招賢令里面出來的。
當時的察舉制,察舉指的誰什么呢?就是一個人的品行,一個人是否孝順等等。但是這些有品行,孝順的人來到我曹操的陣營里邊,有可能是吃白食,要了也沒啥用啊!所以曹操是不拘一格用人才,不管是白貓還是黑貓,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這一點在曹操用郭嘉的事兒上是特別的能體現(xiàn)出來。
我們都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意思就是說郭嘉如果還活著,就沒有諸葛亮什么事兒了。從某個角度來講,這個郭嘉要比孔明還要強!舉個例子:郭嘉就準確的預(yù)測了孫策是一定會死!而且死的很難看!當時孫策想北上的時候,曹操就很擔心,但是郭嘉告訴曹操不用擔心,這個孫策肯定會死于非命!他得罪的人太多了,而且喜歡到處嘚瑟,不帶軍隊就敢到敵人的陣營里邊瞎轉(zhuǎn)悠,結(jié)果呢?孫策就被許貢的三劍客給弄死了。
郭嘉能出這么多的好主意,但是他的人品德行卻不行。據(jù)史料記載,郭嘉這個人幾乎就是吃喝嫖賭都沾了!而且還貪財,當時搞得曹營里邊都有人來提出意見了,讓曹操不要留郭嘉,如果曹操陣營里的人個個都跟郭嘉學(xué),貪污腐敗,吃喝嫖賭,這部隊還怎么帶?人才還怎么管呢?曹操聽了也就呵呵一笑,行!該處理就處理。結(jié)果一回頭該干啥還干啥,任由郭嘉去。因為曹操和郭嘉的脾氣秉性挺相對的,他們兩個人其實都是好那一口,好女色也好財。所以曹操覺得郭嘉和自己是忘年交!既然人家能出這么多好主意給自己,為啥自己就不能用這個人呢?所以赤壁之戰(zhàn)這個曹操被打的稀里嘩啦的,逃命的路上他就喊出了:若是郭奉孝還在,何使孤有今天那!所以郭嘉就是曹操用人一個典型的好例子。
曹操用人講究,他的目的是你得為我所用,并且你得有所用。比如關(guān)羽能用,這個關(guān)羽不是刺殺了顏良嘛,主意不是斬顏良,是刺顏良而斬其首還。除了對關(guān)羽和郭嘉這樣的用人方式之外呢,曹操對一些只會吹牛,沒有用的人下手也是非常狠的。比如說官渡之戰(zhàn)的時候,轉(zhuǎn)折點就是火燒烏巢,這個主意可不是曹操自己想的,是原來袁紹陣營當中的許攸出的,許攸因為家人在袁紹那邊出事了,被留守鄴城的審配給抓起來了,他擔心自己受到牽連,就連夜投奔到曹操這邊了,他們倆從小就認識,曹操聽說許攸過來了,鞋都沒穿就跑出去迎接去了,須有一看這樣對待自己,很是得意,有點小人得志的那種,立刻就給曹操出了個主意,讓曹操火燒烏巢袁紹的糧倉。結(jié)果曹操聽進去了,一把大火把袁紹的糧倉燒干凈了,還真就贏了。也正是因為這個事情,許攸很是得意,以功臣自居,他覺得如果不是他獻給曹操的這個計策,曹操早就被袁本初給滅掉了。所以當時曹操給了他大官,他還不滿足,經(jīng)常到處嘚瑟...
查看詳情>>與“曹操用人不擇手段不分門檻,連敵營的人才也要挖過來”相關(guān)的文章
曹操用人非常有原則,曹操任用的大將基本上都對他死心塌地
我們都知道,在三國時代,三足鼎立,曹操的盛名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而且他的各種處世之道也是被人們代代相傳的,很多人都會說,像他這樣有勇有謀的人,不僅熟識各方面知識,更懂得用人之道,而且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只要是曹操任用的大將,基本上都會死心塌地的跟隨曹操,這一點會讓不少人感到奇怪,究竟曹操對他們施了什么魔法,既然有這么多人愿意跟隨著他!看過三國演義的都可以發(fā)現(xiàn),曹操去選舉英雄的時候,多會遵循這兩種原則,究竟是哪兩種原則呢?就讓小編帶你一起來看一下吧!
首先我們要和大家說的第一個原則,就是臨大事而有靜氣,就拿曹操最喜歡這樣的張遼來說,當初曹操之所以任用張遼,也是看中了這一點,后來的張遼果然不負他所望,在逍遙津一戰(zhàn)之中,曹操更是讓張遼出戰(zhàn)孫權(quán),難道說張遼就不害怕嗎?張遼最出色的一種本領(lǐng),就是在大事即將來臨的時候,他卻能夠靜如松動如虎,這也能說明曹操用人的眼光非常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而張遼最帥氣的一戰(zhàn)不是這一戰(zhàn),而是在公元208年的一次戰(zhàn)役,那時的張遼,只是帶著一批新兵,我們都知道新官上任,如果不能得軍心,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后果,可是也正是這時候,敵軍突然趁亂反擊,在場面一度混亂的同時,張遼心里絲毫沒有一絲的波瀾,當所有人都東奔西竄的同時,他大聲呵斥,如果有亂跑者的人,殺無赦,并且讓大家都躲在大營里,正在這時,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的這種做法,覺得大敵在前,他卻帶領(lǐng)著眾將士躲起來,果然,他還是有非常特別的地方,面對這樣的一個情況,他能在危機之中做出自己的判斷,從而在一片慌亂之中,帶領(lǐng)著自己的士兵巧妙的躲過了這場浩劫,所以后來張遼也是非常的得到曹操的重用!
而曹操的第二個用人的原則,就是做事一視同仁,不分貴賤親疏,而典型的代表就是楊沛,楊沛的出身非常的低賤,曹操當時任用他的時候,他只是一個階下囚人,后來也正是因為曹操的任用,讓他躲過了牢獄之災(zāi),而且這個人也是曹操的最為信任的一個人,而且這個人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管是誰,不管是在什么階位的,只要是敢不遵守法規(guī)的,就算是和曹操有十分大的親戚關(guān)系,楊沛也是造殺無誤的,這點曹操十分看重,所以后來也是給了他許多的鼓勵!
就是一個人在被誤解的同時,也能夠坦然面對,比如說曹操的手下高柔,高柔和袁紹是有親戚關(guān)系的,后來袁紹和曹操對敵,曹操便懷疑高柔也參與其中,經(jīng)過不斷的調(diào)查,才發(fā)現(xiàn)他是清白的,后來為了測試高柔的衷心,就讓高柔擔任了一個位置比較高的官員,只要放了一丁點過錯,一旦抓住了把柄曹操就會名正言順的治他的過錯,可是正當曹操經(jīng)過一番測試,卻絲毫沒有發(fā)現(xiàn)他的過錯,于是就十分賞識他的這種受冤枉也淡然處之的心境,于是就開始重用他。
曹操用人不重虛譽,他選用官員要“明達法理”,能行法治。用崔琰、毛玠掌管選舉,“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于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wù)以儉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jié)自勵,雖貴寵之臣,輿服不敢過度”。
為維護和發(fā)展勢力,讓...
查看詳情>>與“曹操用人非常有原則,曹操任用的大將基本上都對他死心塌地”相關(guān)的文章
曹操用人的原則:對待文臣和武將,態(tài)度截然不同
劉備在徐州被打敗后,獨守下邳城的關(guān)羽最終戰(zhàn)敗被曹操俘獲;而另一個人沮授,沮授是三國時期輔佐袁紹的一流謀士,名聲不亞于后來的荀彧、諸葛亮,后來在袁紹撤退時被曹操抓獲。這是我們今天故事的背景,兩個同樣厲害的人都被曹操捕獲了,結(jié)局又是怎樣的呢?想必大家都很想知道吧,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關(guān)羽被曹操捕獲,最終曹操卻把關(guān)羽給放了,而且在釋放關(guān)羽之前,曹操還賞賜了關(guān)于羽大量的金銀珠寶,在關(guān)羽被關(guān)押期間,曹操也是經(jīng)常請關(guān)羽吃東西,三天一小請,五天一大請,對關(guān)羽的待遇非常的優(yōu)厚,雖然說關(guān)羽最終還是離開了曹操,而且還把曹操給他的東西全部都退還出去,曹操知道關(guān)羽最終還是走了以后也是依依的不舍,甚至想親自前去送別關(guān)羽。
這樣一點態(tài)度讓大家也是非常的驚訝。其實曹操是非常看重關(guān)羽的,他也知道關(guān)羽的能力有多么的強大,但是最終關(guān)羽不想效忠于曹操,曹操也是沒有辦法,按當時大家的認為來看,以曹操的態(tài)度絕對會把關(guān)羽殺死,絕對不會放虎歸山的,但是曹操卻最終是放了關(guān)羽。而另一個人他的名字叫沮授。按理說沮授的能力也非常的強大,在他被曹操捕獲以后,沮授也是不愿意輔佐曹操而想繼續(xù)輔佐袁紹,那么當時曹操為什么對待沮授的態(tài)度與他對待舉關(guān)羽的態(tài)度完全相反呢?最終曹操把沮授傷殺害了,卻把關(guān)羽釋放了,這兩個同樣能力非常強的人物,為什么有如此大的太態(tài)度呢?
這就源于當時曹操用人的原則了,他們倆一個是武將,一個是文將,關(guān)羽的武功力量能力比較強大,軍事技能也比較好,而沮授是一個天才級別的謀士,在謀劃想點子方面是非常強大的。這就造成了曹操對他們的態(tài)度不一樣,具體是怎樣的呢?不著急,讓我?guī)Т蠹液煤昧私庖幌?,這其中究竟有什么區(qū)別,曹操為什么要這樣做?
曹操對待武將與對待文將間的態(tài)度和用人原則又是怎么樣呢?今天我們就來跟大家好好的分析一下
對待武將,曹操這個人可以說是非常直性子的。曹操判別武將好壞的標準是看他們忠心不忠心,尤其是那些愚忠的武將,他最喜愛,從這幾天的相處中,他了解到關(guān)羽是一個愚忠的人,不管劉備怎么樣,關(guān)羽都是死心塌地的跟隨著劉備,這一點也是曹操最欣賞關(guān)羽的一點,雖然他知道關(guān)羽不愿意歸順他,愿意歸順劉備。這種愚忠的將領(lǐng)曹操根本就不擔心,也對自己造不成對大的損失,而且關(guān)羽的愚忠也也讓曹操意識到,不管怎樣關(guān)羽都不會為自己所用,而且就算放虎歸山也對自己沒有什么太大的壞處。
但是由此可以看出曹操是個中性,直性子的人物,而曹操對于關(guān)羽這樣忠心的武將也是不舍得傷害的,而且即使他知道關(guān)羽歸順劉備,沒有諸葛亮以及其他人的幫助,即使劉備擁有在多個關(guān)羽也是沒有任何用的,所以說他是放關(guān)羽也無所謂。
而且這樣一來還能落得一個非常好的名聲,那就是曹操對待關(guān)于羽這樣有能力的武將非常的寬厚。體現(xiàn)出曹操愛才的特點,這是曹操對待武將的態(tài)度以及原則。
而對于像沮授這樣的謀士這樣的文將,他的態(tài)度就嚴格很多了,曹操對待這些謀士的態(tài)度是你必須忠心耿...
查看詳情>>與“曹操用人的原則:對待文臣和武將,態(tài)度截然不同”相關(guān)的文章
曹操用人原則是什么?唯才是舉的他竟然看不起清流名士
曹操是個黑白兩道通吃的頂尖高手,他本身文治武略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即可以愛才如命,又可以濫殺無辜,都是從順不順從自己的意志決定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早已暴露出要取代漢朝的野心。在許多清流名士看待曹操就是:明為漢相,實為漢賊??兹谪紡浐庳紬钚薜榷际侵矣跐h皇而鄙視曹操的,甚至早期為其出謀劃策的大謀士荀彧等,也是忠于漢室。這些人最后都被曹操逼死。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謚號武皇帝(魏武帝),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書法家 ,曹魏政權(quán)的奠基人。
曹操年輕時放蕩不羈,不修品行。從他那句名言:“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來看,曹操是不屑道德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出極端自私的心態(tài)。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亂世往往人心淪喪,民饑易子而食的事時有發(fā)生。治亂世用重典,選材以才為先,需迅速平定亂象。治治世用德政,以德為先,可以緩緩道德感化。所以時代的客觀環(huán)境也要求這樣的選材標準。
曹操用人不重虛譽,他選用官員要“明達法理”,能行法治。用崔琰、毛玠掌管選舉,“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于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wù)以儉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jié)自勵,雖貴寵之臣,輿服不敢過度”。社會風氣有所好轉(zhuǎn)。為維護和發(fā)展勢力,讓更多的人為自己的事業(yè)服務(wù),不受上述標準限制,強調(diào)“唯才是舉”。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質(zhì)、出身下層的人,他也注意提拔。210年到217年,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賢令”,選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打破世族門第觀念,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quán)。
曹操為何反感名士?因為名士是他奪權(quán)的阻礙其實所謂的清流名士,或許都很有名,但大多未必是清流。而這些名士既然能成名,要么本身就是出自豪門世族,要么就是豪門世族的附庸。他們本身從立場上來說,就與寒門出身的曹操不對付,除了少數(shù)人會因為曹操權(quán)勢而歸附之外,大多數(shù)都是在反對曹操。而所謂的清流名士,跟豪族實際上是一群人,他們反對曹操奪權(quán),曹操自然也就對他們很反感。
現(xiàn)在用人的標準是德才兼?zhèn)?,這也是最完美的狀態(tài),然而事實是真正達到德才兼?zhèn)涞娜撕苌??!坝械轮?,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德”歷史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空談?wù)`國,靠道德君子是無法讓一個國家強大的。那種真正對國家有貢獻的人,在道德標準上都并非得一百分的。
與“曹操用人原則是什么?唯才是舉的他竟然看不起清流名士”相關(guān)的文章
曹操用人的原則非常簡單,只要有才華其它忽略不計
魏武帝曹操是漢末第一梟雄,他之所以能夠完成平定中原的大業(yè),有兩個因素至關(guān)重要:其一是 屯田養(yǎng)兵,其二是 廣納賢才并馭之有道。 如果說劉備的用人原則是“性情相契”,孫權(quán)的用人原則是“義氣相投”,那么曹操的用人原則便是“唯才是舉”。
司馬光曾說:“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闭J為用人之時要同時考慮“才”與“德”這個兩個因素,并且將“德”放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疾煲粋€人時,要先看他的德性如何,判斷其是否忠誠、是否與自己有著相同的價值觀念,其次才考慮他的具體才干,這種用人原則是漢朝“舉孝廉”制度的依據(jù)。但曹操卻不以為然,他講究“唯才是舉”,即使對方不一定對自己忠誠,但只要他有利用價值,那么就照用不誤;所用之人的道德操行是最無關(guān)緊要的,即使這個人是像陳平那樣的偸金盜嫂之徒,只要有一技之長,就不予計較。這有點像戰(zhàn)國時期的孟嘗君養(yǎng)士,就算門客是雞鳴狗盜之輩,如果能夠幫助自己脫險,又何必苛責于人呢?
曹操用人“唯才是舉”,不計較品德
曹操與袁紹的區(qū)別。袁紹想占據(jù)地理優(yōu)勢,憑借人員數(shù)量來壓服一切反對者;曹操則重用天下賢才,重視人員的質(zhì)量,依靠他們來打天下。東漢末年,曹操與袁紹共同起兵討伐董卓。袁紹憂心忡忡地問曹操說:“若事不輯,則方面何所據(jù)?”曹操反問道:“足下意以為何如?”袁紹說:“吾南據(jù)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曹操聽完,不以為然,他反駁說:“湯、武之王,豈同土哉?”認為地理優(yōu)勢并不是關(guān)鍵性因素,取天下的關(guān)鍵在于人才,接著曹操說出了自己的志向——“ 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敝蟮臍v史表明,袁紹與曹操是各行其志。盟軍解散后,袁紹從韓馥手中奪取了冀州,完成“南據(jù)河”的任務(wù);接著又討伐公孫瓚,把疆域擴大到了燕代地區(qū);又安撫烏丸,交好遼西單于,天下十三州,獨占了四個。另一邊,曹操廣納賢才、迎駕許都,連劉備、關(guān)羽這種明知會離去的人都肯任用。在這種背景下,袁紹與曹操在官渡相遇了。
此時袁紹兼有四州之地,有眾十余萬,諸將皆以為不可敵,但曹操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袁紹雖然裝備齊全,但只是一個千里送快遞的莽夫——此“ 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苯Y(jié)果官渡之戰(zhàn)的決定性因素果然出現(xiàn)在用人之上——袁紹因為許攸貪財,所以很輕視他,恰巧官渡之戰(zhàn)時,許攸家里有人犯法,他害怕被袁紹治罪,所以跑來投奔曹操。曹操對于許攸這種叛徒并不介意,反而采用了他計策,得以破滅袁紹。
實踐證明,曹操的觀點才是正確的。 取天下的關(guān)鍵并不在于地理上的優(yōu)勢、或者軍隊上的多寡,而是人才是否足夠,用人是否得當,用完之后又如何“以道御之”? 許攸幫助曹操取得勝利后,也就失去了價值,而曹操“御”他的辦法就是借故將其殺掉。
曹操戰(zhàn)勝袁紹,原因在于懂得用人
曹操的用人原則是“唯才是舉”,然后再“以道御之”。先把有才干的人全部招攬過來,各盡所能,積極完成組織的目標,之后...
查看詳情>>與“曹操用人的原則非常簡單,只要有才華其它忽略不計”相關(guān)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