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容
拼音查成語 成語解釋
亡羊補牢的故事回顧_這個故事的感悟有什么
相信大家應該都聽過亡羊補牢的故事吧,下面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田七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宋國的一個農民,他有一群羊,有一天,他要準備放羊的時候,數(shù)了數(shù)羊圈里的羊,數(shù)著數(shù)著,發(fā)現(xiàn)少了一只,這是怎么回事呢?后來他發(fā)現(xiàn)羊圈有一個地方破了個洞,這個洞旁邊還有血跡,恰巧有一個鄰居從旁邊經(jīng)過,看見了就告訴田七說:“這肯定是晚上被狼叼走了,趕緊把這個洞補上吧,小心羊還會丟的?!?/p>
但是田七沒有把鄰居的話聽進去,用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說道:“補什么補,羊丟都丟了,補了也沒什么用?!?/p>
說完就去放羊去了。等他回來后,他又碰到了另一個鄰居,“田七,你家羊圈破了,趕快去修繕一下吧,不然晚上狼還會來的?!?/p>
“沒關系,不就一個小洞嗎,不補也不會有什么的,”他還是不以為然,沒聽鄰居的,回家了。
“唉,不聽人勸,會吃虧的。”他鄰居嘆了口氣,搖搖頭,就會自己家了。
第二天,田七又要去放羊了,數(shù)了一下羊的數(shù)量,發(fā)現(xiàn)又少了兩只羊,這才醒悟過來,開始后悔,當初要是聽他們的就好了,想也沒想就把洞給補上了。
“早晚會吃虧,唉?!瘪R六搖了搖頭,嘆了口氣就走了。
到了第三天,到羊圈一看,羊果然沒少了,他就更加的后悔了,如果他聽王五和馬六的話,在第二天就把羊圈補好,就不用多丟兩只羊了。
這個故事有一個人生哲理,當我們做錯了一件事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就要及時更正過了,不要以為只是一個偶然,以后不會再遇到這種情況,一直拖著,逃避著。更不要想著,既然已經(jīng)這樣了,我改了有能怎么樣呢?挽回也沒有用了,于是干脆不改,不行動。如果你有這兩種想法,你就錯了,你遇到問題是用這樣的心態(tài)去解決的話,你到最后將會追悔莫及。你將無法挽救自己造成的后果,只能自己硬抗,自己承擔著后悔、痛苦等等的負面情緒。
所以,我們需要勇敢承認錯誤,勇敢面對自己的錯誤,敢于改正自己的錯誤,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事后再來后悔,當初自己為什么沒有勇敢一點,去跟自己的僥幸心理,悲觀的心態(tài)作斗爭。
以上就是小編對亡羊補牢這個故事的感悟,希望每個人都有跟自己做斗爭的勇氣,做錯了不要怕,改正就好了。
亡羊補牢的故事_從亡羊補牢到防微杜漸,走一步看多步
今天小編要講一講亡羊補牢的故事,從亡羊補牢到防微杜漸。
《后漢書·丁鴻列傳》記載了一則這樣的故事:
東漢和帝即位時只有十四歲,因為他的年小無知,還沒有能力勝任國家大事,于是就由竇太后執(zhí)掌政務,竇太后的哥哥竇憲是當時的大將軍,這樣,國家的軍政大權都是在竇太后的哥哥竇憲那一波人的手上,他們無所不為,還預謀這篡奪皇位。當時有很多大臣心里都很擔心,都在為漢室的天下著急。大臣司徒丁鴻就是這類人。丁鴻很有學識,對經(jīng)書很有研究。
對于竇太后和他哥哥的這種行為他不能忍受,下決心要為漢室的江山除掉這一個危險。
在幾年后,天空出現(xiàn)了日蝕,丁鴻就借這個在當時被認為不祥的征兆,向皇上上書,告訴皇上,趁著竇氏兄弟的權勢還沒有發(fā)展壯大時,早加制止,防止后患,這樣國家才會安寧。和帝本來心里就是這么想的,于是順著這個意,采納了他的意見,并加升他為太尉兼衛(wèi)尉,進駐南北二宮,同時罷掉竇憲的官。竇憲兄弟知道自己難逃這場罪責,便紛紛自殺了。
這樣就避免了一場可能要發(fā)生的宮廷政變。
在這一篇中,他告訴我們需要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如果在危機剛出現(xiàn)苗頭的時候不去制止,就這種細小的事情很容易演變成大的危險禍事。
就好像成語故事“亡羊補牢”里的那個丟了羊的牧民一樣,在羊圈出現(xiàn)一個洞,丟了一只羊后,別人勸他要把羊圈修繕一下,不然羊還是會丟的,但是他沒有聽從別人給的意見,認為羊都丟了,而且只是個小小的洞,不會有什么太大的問題的,直到他的羊再次丟失,被狼吃掉,他才幡然醒悟,后悔當初為什么沒有聽從他們的意見,于是開始補救自己的羊圈,雖然這個時候他已經(jīng)有所損失,但是還好他即使補救也不會太晚。
而這個故事里面的鄰居就像古代的先賢們一樣,他們總是能通過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總結或者預判出將來會發(fā)生的事情,提前做好準備,防止大禍事的發(fā)生,而這個牧民就是愚鈍平庸之人,但是還好他并不傻,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后,及時采取了補救措施,不像有些人即使知道也不愿意更改。
現(xiàn)在很多人都開始注重養(yǎng)生了,對于他們來說,從“亡羊補牢”到“防微杜漸,防患未然”更為重要,在疾病還沒有發(fā)生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自己的飲食,注意好好休息,注意天氣變化來增減衣物,預防生病;而當疾病已經(jīng)產生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及時醫(yī)治,而不能諱疾忌醫(yī),耽誤病情,也不能大小病都用身體硬抗,應該積極配合治療才是。將身體健康的小問題扼殺于萌芽期,這樣才是善待自己。
司馬相如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明者遠見于未萌,智者避危于無形;禍因多藏于隱微,而發(fā)于人之所忽。
明白的人在事情發(fā)生前就預見了,聰明的人在危險還沒出現(xiàn)的時候就避開了;災難禍事大都隱藏在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的地方,而會突然出現(xiàn)在人經(jīng)常忽略的地方。
人生就像下棋,從來不是走一步看一步,而是應該走一步,看多步,并隨時應對任何可能會發(fā)生的問題。
亡羊補牢的故事_不一樣的解讀方式
在小學課本中有一個這樣的故事——亡羊補牢。今天小編就要帶大家看不一樣的解讀方式。
從前有個人,養(yǎng)了幾只羊。
一天早上,他發(fā)現(xiàn)少了一只羊。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從窟窿里鉆進來把羊叼走了。
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說:“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他沒接受鄰居的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fā)現(xiàn)又少了一只羊。原來狼又從窟窿里鉆進來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沒有接受鄰居的勸告,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
從此,他的羊再沒有被狼叼走了。
故事新解:
羊群們在羊圈中快樂的生活著,有一天同伴失蹤了,他們便叫鬧著,哭泣著,當然有的羊只是顧著吃草,有的羊還在不知所以的笑著。
它們的叫鬧聲引來了他們的主人小一,小一急急忙忙的把羊圈的洞給補好了,一邊補洞,一邊斥罵著羊群們,叫它們安靜點,吵吵鬧鬧的煩死人了。羊群們不僅沒有產生不快的情緒,反而還很興奮,并且還對它們的主人小一有著很高的敬意。這其中不完全包括小一把羊圈補好了,而是它們看見,鄰居家的羊圈和它們一樣,也破了個大洞。這個發(fā)現(xiàn),它們的心里別提有多爽了,很解氣,誰讓鄰居家的羊群之前笑話我們呢!
羊群們好像已經(jīng)忘了,羊圈能夠補好,自己在發(fā)現(xiàn)后及時告訴主人是有功勞的,很自覺的讓出位置供主人修繕羊圈,這也是有功勞的,但它們只是一遍又一遍的高呼小一萬歲。它們從不以自己的尊貴而驕傲,但是卻要去為有一個這樣的主人而驕傲,真是搞不懂。
從來沒有聽說過,一個人因為亡羊補牢而偉大,也從來沒有見過,同村的羊圈都破了個窟窿,因為是小一的羊第一個丟的,小一最先把窟窿補上了他就是偉大的。
不過羊群們堅持這樣的想法,整個羊圈在沸騰著,只是只有幾只羊,在看著同伴失蹤的方向,動也沒動一下。
同村的人愚昧、惡毒、挖苦,自然既可惡,也可憎,但旁人的可惡與可憎難道就可以證明小一的明智與偉大嗎?難道各個羊圈的主人還有各家的羊們不該反思,為何村里的每個羊圈都破了一個洞?那是從來就有的洞,還是一點點擴大的洞?或者有神仙施了咒語,讓各個洞相繼破開呢?
各個圈里的羊,對洞的興趣看起來總是不及對鄰居大。誰也說不清原因。
亡羊補牢的故事原文_可怕的是錯了不改
亡羊補牢這個成語是小學三年級學過的一首寓言故事。
在人教版課標本第六冊課文中的亡羊補牢的故事原文是這樣的:
從前有個人,養(yǎng)了幾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發(fā)現(xiàn)少了一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街坊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p>
他說:“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fā)現(xiàn)羊又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xiàn)在修還不晚。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每個寓言故事他背后都會有一個人生道理,這則寓言故事又告訴了我們什么呢?
是個人都會犯錯,不管他有多么的厲害,不管他多么的有錢,不管他多么的位高權重,他都避免不了犯錯這回事。如果有一件事情我們做錯了的時候,我們不應該破罐子破摔,想著反正我已經(jīng)這樣了,我改了,我補救了,我挽回了,又有什么用呢?不要一直拖延下去,認為這次只是偶然,下次我不會再遇見了,不會再發(fā)生這樣的狀況了。如果你不補救,你不改正,你不反思,你將不可能看到自己的過錯,下次這種情況發(fā)生,你依然會犯同樣的錯誤,再次摔倒在同一個地方。永遠不可能跨出去這道坎。
錯了,我們就要想辦法補救,改正自己,這樣你會看到自己努力的過程有多美,有多帥。在找方法,找辦法挽救的同時,你會收獲到自己之前沒有學過的技能,它可能是一個處理問題的方法,可能是面對問題的一種心態(tài),可能是自己領域的一項專業(yè)知識,總之逃避行為和僥幸心理幫不了你,亡羊補牢才能讓你收獲良多。
我們可以想象下,課本故事中的人如果在第二只羊丟失的情況下他還沒修繕羊圈,那么將會有第三只羊的丟失,如果他就放著那個洞不補的話,他的羊將會全部丟失,不過還好,他及時補救了,他的羊沒有再被狼叼走了,他補救制止了自己的損失。
很多人做錯了,自己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是因為面子,裝作一幅我錯了又怎樣的樣子,其實這樣的人比起哪些做錯了大方承認錯誤,做出行動改正的人要討人厭多了,人們是會更加傾向后者的。改正自己的錯誤并不是件丟人的事,如果錯了也不去改正,就不只是丟人那么簡單的了,你不及時改正,你將會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走到黑,越錯越離譜,到最后都無法去彌補,造成的損失也補救不回來,到那時,你只會想著世界上為什么沒有后悔藥,只能在無盡的后悔中度過。
我們在看一個成語故事、寓言故事和歷史故事的時候,不僅僅只是看它的事件發(fā)生過程和故事的情節(jié)走向,更重要的是看其中的內涵和道理,它們往往會告訴我們一些人生哲理。我們可以從中反思自身,自己沒有的可以注意,有的可以改正。及時亡羊補牢。
錯了,不可怕,可怕的是錯了不改。羊丟了,羊圈破了,記住要及時修繕。
亡羊補牢的故事_亡羊補牢出自于哪里
亡羊補牢這個成語是小學就學過的一個成語,那么它出自于哪里呢?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亡羊補牢的故事:
在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楚襄王上位后,錯用奸臣,導致國家的政治雜亂不堪,國家的綜合實力慢慢的快要被他敗完了。這時有位大臣,叫莊辛,每每想要提醒楚襄王再這樣下去,遲早要完,但楚襄王只看到了眼前的舒適,只想著吃喝玩樂,把別人的話當成耳邊風。有一天,莊辛忍無可忍,對楚襄王說道:“君王一味的只顧眼前的享受,不懂節(jié)制,不處理國家政事,國家早晚有一天會滅亡?!?/p>
楚襄王聽后認為莊辛是在詛咒楚國,蠱惑人心,勃然大怒。對莊辛罵道:“先生是老糊涂了嗎?還是說先生覺得楚國將遇到不詳?shù)氖虑?是在詛咒我們楚國嗎?”
莊辛絲毫不慌的回答:“我是看到了這件事的必然后果,并不敢說楚國會遭遇到不詳,如果說君王一定要重用寵幸這幾個人,毫不節(jié)制,楚國在將來一定會滅亡的。請君王準許我到趙國避難,住一段時間,我在那看楚國未來的事態(tài)變化?!?/p>
這樣,莊辛就從楚國到了趙國,居住了五個月,楚國君王楚襄王也遭到了不納忠言的后果,秦國攻占了鄢、郢、巫、上蔡、陳這些地方,楚襄王也被迫逃到了城陽城,在今天的河南信陽這一塊。在這種時候楚襄王才想起當初莊辛所說的那一番話,于是叫人把莊辛請回來幫忙。莊辛答應了,到了城陽城后,楚襄王對他說:“是我當初沒有聽先生的話,現(xiàn)在事情發(fā)展到了這個地步,如今可怎么辦啊,先生還有辦法挽救嗎?”
莊辛回答道:“我知道有一個故事,有一家農戶養(yǎng)了一圈羊,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羊圈里少了一只,他并仔細查看,發(fā)現(xiàn)是自己的羊圈破了一個洞,在晚上狼把那只羊給叼走了。旁邊的朋友鄰居都叫他把羊圈補一下,修繕一下??伤麉s覺得羊丟都丟了,為什么還要去補,于是羊圈的那個洞還在。第二天,他又發(fā)現(xiàn)羊圈里的羊和昨天的數(shù)量相比,少了一只。原因還是一樣,夜晚狼從哪個洞里把羊給叼走了。于是他開始后悔自己沒有當初沒有聽從別人的建議勸告,而造成了現(xiàn)在的損失,于是他把羊圈補了起來,從此之后,狼進不來羊圈,羊圈里的羊也沒有再少了?!?/p>
楚襄王聽后明白了莊辛要表達的意思,于是向莊辛討教補救的辦法。
莊辛說:“我聽說過以前商湯王和周武王依靠著百里的土地,卻讓天下繁榮昌盛,但是夏桀王和殷紂王,他們坐擁著天下,到最后也沒逃過國家滅亡的下場。目前楚國的領土雖然很小,但是如果我們可以取長補短的話,我們可以擁有數(shù)千里的土地,何止這區(qū)區(qū)的一百里?”
然后楚襄王聽從莊辛的話,一步步按照他的分析戰(zhàn)略去實行,不久楚國讀過了這次的危機,收復了淮北的領土。
亡羊補牢是出自《戰(zhàn)國策·楚策》的“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亡羊補牢”,便是這樣來的,如果事情出現(xiàn)了失誤或者是錯誤,及時找到解決補救的辦法,這件事情還是可以挽救的。所以一切事情不到最后不要放棄,一切都可能還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