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王維的詩有哪些
王維的詩有哪些?王維是古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他寬廣的胸襟的體現(xiàn),“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他悠然自得的閑情體現(xiàn),王維的詩風格非常多變,還不熟悉的小伙伴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王維的詩有哪些吧。
王維簡介
王維是我國唐代時期著名的詩人,他不僅在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有著非常高的造詣,在畫作方面也有著一定的建樹。王維是唐玄宗開元年間的進士出身,入仕之后,官至河西節(jié)度使判官與吏部郎中。安史之亂期間曾被迫受偽職,唐肅宗乾元年間,王維官拜尚書右丞,他“王右丞”的被稱也就是由此而來。
王維的代表詩作有:《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相思》、《山居秋暝》、《使至塞上》、《從軍行》等。王維現(xiàn)如今流傳于世間的詩歌達四百余首,其大多詩歌都是以山水田園為題材,也不乏有一些描寫戍邊和軍旅生活的題材。
在時任河西節(jié)度使判官期間,王維正式踏入了邊塞的行軍生活,他詩作中的邊塞體裁的詩歌,正式這個時期所作,例如《出塞作》、《使至塞上》、《隴頭吟》、《隴西行》、《老將行》《從軍行》等詩歌,風格基調(diào)既有豪壯開闊的英雄氣概,也有無可奈何的悲哀慨嘆。
后人對王維的評價
蘇軾: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吳生(道子)雖妙絕,猶以畫工論。摩詰得之像外,有如仙翮謝籠樊。吾觀二子皆神俊,又于維也斂衽無間言。
陳師道:右丞、蘇州皆學于陶,王得其自在。
蔡絳:王摩詰詩,渾厚一段,覆蓋古今。但如久隱山林之人,徒成曠淡。
敖陶孫: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風自笑。
王維的詩有哪些
1、《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4、《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5、《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的詩有什么特點
王維的大多數(shù)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同時,流露出閑居生活中閑逸蕭散的情趣?;蜢o謐恬淡,或氣象蕭索,或幽寂冷清,表現(xiàn)了詩人對現(xiàn)實漠不關(guān)心甚至禪學寂滅的思想情緒。加之藝術(shù)技巧很高,頗為后人所推崇。王維送別、紀行一類詩中,常有寫景佳句,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等,歷代傳誦不衰。
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對自然美的感受獨特而細致入微,筆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韻,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長,色彩鮮明優(yōu)美,極有畫意。他寫景動靜結(jié)合,善于細致地表現(xiàn)自然界光色和音響變化,他的寫景詩,常用五律、五絕,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jié)舒緩,宜于表現(xiàn)山水幽靜和心情恬適。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fā)揚了謝靈運開創(chuàng)的山水詩而獨樹一幟,使山水田園詩成就達到高峰...
查看詳情>>與“王維的詩有哪些”相關(guān)的文章
王維與高適的兩首經(jīng)典送別詩,有什么相似之處,又有什么不同?
古代因為交通不便,往往一別就是多年,甚至終身不能再見。杜甫曾這樣描述,“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別離似乎是人生最令人心碎的事情。南北朝的江淹也道,“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很多離別詩都寫得很悲切。然而也有一些詩人將這種傷感情緒深埋于心,字里行間卻顯出豪邁的氣概。
王維與高適都是盛唐詩壇很有影響力的名家,也都寫過很多邊塞詩和抒情詩,他們的作品膾炙人口,百讀不厭。
下面要介紹的是王維與高適的兩首經(jīng)典送別詩,有什么相似之處,又有什么不同?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護府,王維到渭城為之餞行,寫下這首詩。詩人剪裁下臨別的一瞬,將其定格為永恒。老友即將遠行,千言萬語無從說起,依依惜別之情、所有的關(guān)懷與祝福,都已融進了一杯酒中。
前兩句抒寫詩人對朋友的牽掛,“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朝雨綿綿、空氣清新,客舍青青、楊柳多情。詩人采用諧音雙關(guān)的手法,巧妙地點出了送別的時間、地點和環(huán)境,也烘托了一種溫馨的送別氛圍,為后兩句蓄勢。
友人遠去陽關(guān),比玉門關(guān)還要遠,王之渙都曾感嘆,“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陽關(guān)的荒涼與遙遠也就可想而知。宴席擺上、美酒斟好,離別的話兒卻說不夠,最后不如舉杯痛飲,一醉忘憂。
路途萬里、孤雁單飛;獨行窮荒、艱辛寂寞,所以要“勸君更盡一杯酒”,此后山高路遠,再也無人為君把盞。這一杯酒其實更是一種象征意義,也浸透了詩人濃郁的惜別和擔憂之情。玉液雖好,也沒有詩人的感情瓊漿醇厚。
別董大
唐代: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唐玄宗天寶六年的春天,吏部尚書房琯被貶出朝,門客董庭蘭也離開長安。這一年的冬天,董庭蘭與高適會于睢陽,詩人就慷慨激昂地寫了這首《別董大》。真誠的友誼、堅強的信念都蘊含在短短的4句話中。
高適與董大久別重逢,短暫相聚,又要各奔前程。前兩句描繪送別時的自然景色,“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黃云蔽天、綿延千里,雪花飄舞、征雁南飛。北國的雪天,境界闊遠渺茫,短短的14個字,積聚了黃云、白日,北風、歸雁,以及白雪皚皚的意象,景物描寫雖然比較客觀,但也顯示著送別的情調(diào)。日暮天寒,心緒惆悵,朋友間執(zhí)手依戀,更覺凄苦寒涼。
但是高適卻氣度恢弘、以理馭情,寫出了慷慨激昂的壯偉之音,“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董庭蘭是一位著名的琴師,天下傳揚,詩人描寫出一種人生知己無貧賤、天涯處處有朋友的詩境,給人一種信心和力量,從而讓樸素無華的語言,鑄造出冰清玉潔、醇厚動人的詩情。
縱觀這兩首送別詩,都堪稱唐人七絕中的精品,如奇葩竟放、千姿百態(tài),又如奇峰并峙、各呈異彩。它們題材相同、布局安排大體相似,也都是先寫景后抒情,結(jié)尾含蓄,更有奇警佳句。但王維的詩采用反襯手法,說得那么坦率,把離別之情表達得酣暢淋漓。而高適的作品卻是正面襯托,顯出詩人的豁達樂觀...
查看詳情>>與“王維與高適的兩首經(jīng)典送別詩,有什么相似之處,又有什么不同?”相關(guān)的文章
王維的一首送別詩和李白的送別詩,你更鐘意哪首?
李白字太白,雅號“詩仙”,王維字摩詰,雅號“詩佛”。他們二人留下了太多華美的詩篇,都是盛唐時期牛逼轟轟的詩人,也是整個中國詩歌史上的頂級詩人。兩人都是屬于喜歡交朋友的類型,他們對朋友的感情都是熾烈的,即使是送別友人時,也往往帶著依依不舍的心情。李白為孟浩然寫下“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壯觀場面;王維為元二留下“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的諄諄囑托?!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都是七言名篇。我們再看另外一個問題,如果用五言絕句來寫送別詩,李白和王維又是怎樣呢?
我們都知道,在唐朝寫五言絕句最厲害的兩大高手就是李白和王維了,當他們二人同時用五言絕句寫同一題材時,就顯得特別有意思了。
先看李白的《勞勞亭》: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我們再看看王維這首《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李白和王維這兩首詩都是送別詩,語言非常簡單明了。兩人都是前兩句點明送別這個主題,李白的送別處是在勞勞亭(勞勞亭在江蘇省南京市西南,三國吳國所建);而王維是在山中送別。李白和王維都寫到了春天最典型的兩個意象,李白將“春風”賦予了人格化的內(nèi)涵,春風知道離別是很傷感的,所以它也不忍心讓這柳條變得青翠;李白暗用了“折柳”的典故。
而王維的“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這一句很有意思,通篇來看,友人已經(jīng)遠去,王維黃昏時候駐足在柴扉之前,他問“王孫歸不歸”,這不是在問友人,更多的是在問天,希望友人能夠外出平安,暗含了對朋友的祝福之意。其實王維也用了一個典故,化用了《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意。
我們可以看到李白前兩句“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極言離別之苦,可以說開篇就來個高潮,接下來并沒有延續(xù)這種感情,只是選擇了一個點“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別出心裁,讓人意想不到;而王維的寫法是沒有描寫送別的場面是多么凄楚,用看似平淡的四句話,通過自身的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來表達對友人的感情。
可以說李白和王維這兩首送別詩都很有新意,我們把它們放在一起就會發(fā)現(xiàn):詩仙和詩佛用典故那都是信手拈來,筆隨意到,想怎么寫就怎么寫,這就是五言絕句雙子星的水平,短短20字,已經(jīng)讓其他詩人難以企及。大家對李白和王維的送別詩怎么看?大家對李白和王維的五言絕句又怎么看?
與“王維的一首送別詩和李白的送別詩,你更鐘意哪首?”相關(guān)的文章
王維的兩首經(jīng)典送別詩賞析,王維對朋友也是情深意長
王維是唐代杰出的文學家,他的詩作不僅動靜交替、虛實結(jié)合,而且詩中有畫,更富于音樂之美。詩人號稱詩佛,經(jīng)常以禪入詩,在不知不覺間就將讀者引入一種恬淡寧靜的氛圍中,感受一種濃濃的禪意。同時王維對朋友也是情深意長,下面這兩首送別詩就抒發(fā)了作者對朋友真摯的友誼。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王維的朋友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護府,王維到渭城為之餞行,寫下這首詩,后有樂人譜曲,名為“陽關(guān)三迭”。這首詩后來納入樂府,成為久唱不衰的歌曲。唐人習俗,親友遠行,送行者要陪送一天的行程。老友即將遠赴滿地黃沙的邊疆絕域,不知何日才能再見,作者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唯有多勸一杯酒,所有的別情、關(guān)懷與祝福便都融進其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色青青柳色新”,開篇展示了送別的時間和地點,渭城客舍、柳色青青,折柳相送、別情依依,沒有悲愁的場景,卻見明媚的陽光,絲絲小雨更是“浥輕塵”,天宇澄清,心情舒暢,一切都沖淡了離別的愁情。
王維不是不懈于寫愁情,但他的筆端確實找不到王昌齡“青山一帶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那樣的悲愁氛圍;王維也不是沒有離怨,“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看似樸實的語言,卻飽含著真摯的情感,意味深長而又言簡意賅。
陽關(guān)在河西走廊的盡頭,與玉門關(guān)遙遙相望,既是蠻荒之地,也是必經(jīng)之處,“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一個無法推諉的理由,也在深情滿滿地告訴對方要多多保重!作者剪取了真情難述的瞬間,卻成為千古流傳的經(jīng)典。
送沈子福歸江東
唐代:王維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王維在開元年間曾在襄陽任職,這首詩是作者在長江上游送沈子福順流而下歸江東之作。整首詩意韻悠長,綿邈蘊藉,同時又飽含勸勉,一敘理想抱負之情。
“楊柳渡頭行客稀”,開篇入題描寫送別情形,渡頭是送客之地,楊柳只是烘托送別的氣氛。行客已稀,見境地的凄清,反襯出送別時的不舍之情。楊柳的茂密與渡頭的人稀形成鮮明的對比,同時也展示了臨別的惆悵。
第二句“罟師蕩槳向臨圻”,醒出“歸江東”題意。罟師,本意是漁夫,這里借指船夫,罟師蕩槳,友人自然也在船中。船兒漸行漸遠,友人的身影也越來越模糊,很快就消失在視線之外。詩人心中悵惘,此時大江兩岸,桃紅柳綠,芳草萋萋,無限依戀之情就像眼前這無邊的春色,令人立刻想起李后主的名句,“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詩人也浮想聯(lián)翩,隨手拈來兩句詩,“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蓖蹙S忘情地在心中念叨,你在江上慢慢地走,讓江南江北的春色包圍著你;也讓我的牽掛時刻陪你一路前行。詩人即景寓情,將春色比作心中的情誼,妙合無間,表露自然。
王維的兩首送別詩,前者好似環(huán)佩相扣,后者仿佛詩中有畫。王維不愧多才多藝,他的詩歌作品不僅輕柔明快,富有音樂美,而且善于用詩意的畫筆,描繪出一幅幅生動鮮明的場景,即使行文自然樸素,也有大巧若...
查看詳情>>與“王維的兩首經(jīng)典送別詩賞析,王維對朋友也是情深意長”相關(guān)的文章
王維的送別詩是怎樣的?送別詩的主題類別有什么
中國是詩的國度,我們從小讀詩和背詩,可以說,詩的美,詩的情,詩的意早已融進我們的內(nèi)心里,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中,所以,我們愛詩,因為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雖然我們背了很多詩,但是我們對詩的分類卻不是很熟,那么今天我們就分享詩的送別詩的題材。
一、送別詩的主題類別
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觀念是重團聚、怨別離,所以,每逢佳節(jié),除了倍思親外,我們更愿回家團聚,哪怕相隔千里之遠,而短聚之后,由于工作或求學,我們又不得不別離,于是,千百年來,故國鄉(xiāng)土之思、骨肉親人之念、摯友離別之感牽動了很多人的心弦,所以“別離”自然成為古典詩歌中重要的內(nèi)容。
所以,我們惜別之時,就會有離別贈言,而寫成詩就成了送別詩。
送別詩,顧名思義就是指主客之間由于分別而互相贈別酬答的詩作,這些詩有的表達戀戀不舍、依依惜別之情;有的表達勉勵或叮嚀之意;也有的借送別言志。
(一)不舍之情
友人離別時,心中難免不起傷感之意,有時還會執(zhí)手相看淚眼,你將離開,我該說什么呢,我知道,此情猶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就是離別時的情感,很深,很濃,縱使有千言要說,此刻不懂表達,所以,李白在《送友人》寫道:“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園情?!?/p>
李白意為:就讓天空那一抹白云,隨風漂浮,你到哪,云就跟到哪吧!
這是離別中,表示不舍,表示依戀的感情。
(二)勉勵和叮嚀之語
今夜之后,明天即將別離,這是一種痛,通的令人肝腸寸斷,但如果傷感的離別,會讓
人更傷感,于是,讓這別離之感化作奮斗之力量。
于是,高適與董大作別了,高適不能傷感,而要勉勵董大前行,因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所以,管他是千里黃云還是雪紛紛。
所以,高適把離別的傷感化作希望的慰藉,并在慰藉中對董大充滿信心和力量。
清晨起來,朝雨打濕了旅館門前的灰塵,從旅舍窗外望出,柳條枝細嫩和鮮綠,一切美景盡收眼底,然而,元二卻要走了,他要出使安西。
王維該說什么呢?
此時,王維在想:縱使有千言萬語都流露在這杯酒里吧!
來,阿二,端起酒杯,干了吧!
因為朋友:“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strong>
這是王維的送別,他把擔心和叮嚀全部寄語于酒杯之中。
(三)送別言志
離別的感情,往往會激發(fā)人們更多的感觸,而這感觸又往往與身世際遇有關(guān)。
雨夜,迷蒙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清晨,我就要送走你,這次,你回到洛陽,如
果那邊的親朋好友問起關(guān)于我的一切信息,請你為我如實轉(zhuǎn)達:“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是王昌齡讓好友辛漸給洛陽親友的口信,這不是平安或其他祝福語,而是傳達了自己冰清玉潔、堅持操守的信念。
以上三種是送別詩的主題類別,接下來,談?wù)勊蛣e詩常見的意象。
二、送別詩的意象
"意象"一詞是中國古代文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古人以為意是內(nèi)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體的物象;意源于內(nèi)心并借助于象來表達,象其實是意的寄托物。
那么以下這幾個意象是送別詩的主體。
1、楊柳:“柳”者,“...
查看詳情>>與“王維的送別詩是怎樣的?送別詩的主題類別有什么”相關(guān)的文章
王維不一樣的送別詩《送禰郎中》賞析,送別詩也能寫出山水畫?
王維的一首送別詩,通篇沒有一個離別詞眼,卻極好的表達了老友情
唐詩里面的送別詩占據(jù)了整個唐詩的一大部分,它比起宋代的詩歌寫送別的更加多一些,因為唐朝社會開放,科舉盛行,所以很多文人要奔赴各地前去科考,這就造成了老友面臨送別,親人面臨分離,送別詩中常常充滿著真情實意,每每讀之,往往聯(lián)想到別離的意境,常常讓人淚目。
在眾多的送別詩中,大多以五言或者絕句為主,這樣的格式通常個人能夠容易寄托情感,構(gòu)建詩歌的內(nèi)容除了描寫景物之外,有一半都是在表達自我情感,從而充滿了離別時候的感觸,后世的評論家對于送別詩一般持稱贊的態(tài)度,這一類別作品是古人常經(jīng)歷的人生畫面,也是今天許多人要面臨的場景。
詩人王維通常以寫山水詩被稱頌,這首《送禰郎中》非常巧妙地借助山水,兩岸的各種景象、物象去臨摹送別友人時的種種情思,這種寫作方法常被稱贊為更高一級的寫作手法,它于細節(jié)之處現(xiàn)真情實感,更容易打動人心。
《送禰郎中》
唐:王維
東郊春草色,驅(qū)馬去悠悠。
況復鄉(xiāng)山外,猿啼湘水流。
島夷傳露版,江館候鳴騶。
卉服為諸吏,珠官拜本州。
孤鶯吟遠墅,野杏發(fā)山郵。
早晚方歸奏,南中才忌秋。
本詩的開篇先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東郊的春色,春天是一個百花齊放,充滿希冀的時間點,驅(qū)趕馬車送別即將遠行的友人,帶著這春天的美好寄語,正是詩人要對老友言說的話。第二聯(lián)“況復鄉(xiāng)山外,猿啼湘水流”,遠望那山川之外,兩岸的湘水緩緩流淌,兩岸邊上的猿鳴聲緩緩傳來,在這山水之間,詩人即將要送別友人,就連岸上的猿猴都傳來陣陣名鳴叫,仿佛也是在為“我”感傷。
而這時候你將要向遠方行駛,追求自己的人生,考取功名,實現(xiàn)理想和價值,但是自古做官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啊,你這一去路途是兇是吉,并沒有人知道,但是作為老友我是支持的你的理想,并且祝愿你取得一番不菲的成績,這里詩人對于友人是一種祝愿,并且附有一種美好的寄托。
最后兩聯(lián)依舊是在寫景,提到了“孤鶯”、“野杏”,實則是把老友離開故地,將要去往一個新的地方,比作在那邊他就像孤鶯和野杏一般,也暗示到了新的地方要好好照顧自己,“我”這個老友會在精神上陪伴著你,等到你歸來的那一天,我們再把酒言歡,共同高歌。
這是一首送別詩,但是王維通篇沒有寫到一個有關(guān)于離別的詞眼,反而借助山水,自然景物來句句抒懷,送別詩也能寫出山水畫,真不愧為“山水詩人”王維。
與“王維不一樣的送別詩《送禰郎中》賞析,送別詩也能寫出山水畫?”相關(guān)的文章
王維著名的送別詩《送沈子歸江東》賞析,詩人用什么比喻相思之情?
讀王維的詩,就如嗅茶的芬芳,很容易被它清新自然的余韻所陶醉。這和王維多年與山水相伴的隱逸生活不無關(guān)系。他寫的送別詩,婉轉(zhuǎn)含蓄,意境高遠,將宏大的場景巧妙而貼切的與摯真的情感融合在了一起。
送沈子歸江東 / 送沈子福歸江東
唐代:王維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這首《送沈子歸江東 / 送沈子福歸江東》的寫作時間是從王維的經(jīng)歷中分析出的,應(yīng)該是他740年前后在長江上游送好友沈子福所作,而沈子福何人,無以考證。
題目中的“江東”指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長江過九江之后向東北方向流去,所以長江中下游被稱作江東地區(qū)。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這兩句中的渡頭,就是渡口。行客,指來往的旅客。罟師,指的是船夫,劃船的人。臨圻,指友人將要去的地方,圻,指曲岸。
楊柳一詞,點明了詩人送友的季節(jié),楊柳依依,柳絮飄飛,渡口行人稀少,船夫搖著船槳一直劃向了臨沂的方向。詩人站在岸邊,一直眺望著船行的方向,直至船行河流拐彎處不見蹤跡。詩人還原了送別的現(xiàn)場,只字沒有提及內(nèi)心的惜別之情,但字里行間可以感受到他的黯然神傷。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相思,在這里指對友人的思念。江,指大江,今天指長江。
這兩句是全詩最獨特的地方。意指,友人行走的水路兩岸,山花爛漫,春光明媚,對好友的思念有若兩岸無邊的春色,一直陪伴著他回到江東。詩人把自己對朋友的難舍之情,非常巧妙的比作裊裊不絕的春色,可謂是匠心獨運,別具一格。
送別詩中的思念,總會帶有一絲惆悵與傷感,誰人能不動真情,而以王維的這種方式來比喻這種相思之情,卻是并不多見,長至無際的江岸,兩側(cè)是濃濃的春色,這便是詩人對友人的真摯之情,自然貼切,又別有新意。
與“王維著名的送別詩《送沈子歸江東》賞析,詩人用什么比喻相思之情?”相關(guān)的文章
王維的一首經(jīng)典送別詩《送梓州李使君》,不同于一般的送別詩客套
《送梓州李使君》
唐代:王維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萬壑古樹高聳云天,千山深處杜鵑啼囀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樹叢梢頭流淌百泉漢女辛勞織布納稅,巴人地少訴訟爭田望你發(fā)揚文翁政績,奮發(fā)有為不負先賢。
起筆古文手法,“萬壑”“千山”相對應(yīng),到處都是參天的古樹,隨時都能聽到杜鵑的啼聲,一句話直接就把視覺形象和聽覺感受打開了,使人仿若置身這古樹之間,氣象闊大!
“山中一半雨,樹杪百重泉”,這一句先描繪千巖萬壑中晴雨參半的奇景,再繪出雨中山間道道飛泉,懸空而下。詩人在遠處觀望,泉瀑就如同從樹梢上傾瀉下來,以畫家視角觀察景物,將三維空間的景物疊合于平面畫幅的二維空間,使畫面富于立體感。
“漢女”“巴人”“橦布”“芋田”,處處緊扣蜀地特點,寫在詩里,非常貼切。最后兩句,運用有關(guān)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漢景帝時的蜀郡太守,他曾興辦學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漢書·循吏傳》。王維以此勉勵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賢原有的政績,泰然無為。
“送別”題材的詩詞當數(shù)不勝數(shù),一方面反應(yīng)了古代文人的浪漫情懷,另一方面也說明古人,對情誼的訴求和向往。在人的一生之中,友情也占據(jù)著很重要的地位。王維的這首“送別”詩,頗具特色。有人從眼前的景色寫起,也有人從回憶去寫作,而王維卻石破天驚從“勸勉”上作文章?!笆镩L亭短亭相送”,雖為惜別,立意卻著重在勉勵李使君。王維在意他未來的所作所為,希望他能像先賢一般,做利民利國的功業(yè)。
格律詩篇式、句式有固定的格式,音韻也遵循一定規(guī)則。格律詩雖然有諸多限制,但是怎樣去寫一首詩,卻沒有一定模式。怎樣寫一首詩,要看詩人的構(gòu)思。就算是同一詩題,寫同一事,不同的詩人所作的詩也大不相同。針對特定的某一物,某一事,寫一首詩,切入點卻有千千萬萬。就拿送別詩來說,古往今來,無數(shù)詩人寫下無數(shù)首送別首,卻也沒有兩首是相同的,甚至非常接近的都沒有,當然抄襲的排除在外。
王維這首《送梓州李使君》詩,是為李使君赴任梓州送行所作。這是一首非常特別的送行詩,切入點別開生面,構(gòu)思非常獨特。詩中沒有寫送別時的場景,離別之情也沒有絲毫顯露。詩中前四句的景色描寫,不是送行時的眼前之景,而是李使君將去的蜀地的風景,全都是出于想象。
想象中的蜀地風景,非常壯觀。不是一時一處之景,而是王維腦中存有的對蜀地的濃烈印象。首聯(lián)從大處下筆,如站在極高處俯瞰,則蜀地的山川林木都收在眼底。三四句,則是一處特寫,描寫雨后,雨水從樹梢上地下的場景。讀之,使人跟著詩人的想象而想象蜀地風景,宛如觀看一部關(guān)于蜀地山水美的讀紀錄片,令人印象非常深刻。更妙的是語出天然,聲氣極壯,而又有宏大的氣勢。
詩的后四句,則陡然轉(zhuǎn)變,不再描寫風景,而是細數(shù)蜀民的風氣,并提到漢朝時賢明的蜀郡太守文翁曾在蜀地興辦學校,施行教化,使得蜀民開化,并沿襲...
查看詳情>>與“王維的一首經(jīng)典送別詩《送梓州李使君》,不同于一般的送別詩客套”相關(guān)的文章
王維的邊塞詩有哪些?與摩詰相比王維更有資格被稱為邊塞詩人
沒有走到人生的盡頭,我們不會知道等待我們的究竟是什么,而我們究竟會剩下什么
天路來兮雙黃鵠,云上飛兮水上宿,撫翼和鳴整羽族。
不得已,忽分飛,家在玉京朝紫微,主人臨水送將歸。
悲笳嘹唳垂舞衣,賓欲散兮復相依。
幾往返兮極浦,尚裴回兮落暉。
岸上火兮相迎,將夜入兮邊城。
鞍馬歸兮佳人散,悵離憂兮獨含情。
——王維《雙黃鵠歌送別》
因為王維的詩,我們時常忽略了他其實也是一位文賦大家。他是琴棋書畫樣樣皆通的全才,詩寫得好,畫畫得好,文章也寫得酣暢淋漓,華美飄逸。
他的文章,有漢賦的大氣和明艷,更有楚辭的飄逸秀雅,不像他的詩那樣清靜無為,卻自有迷人之處。大家閨秀有她的風度,而小家碧玉也有她的嬌俏。
這篇《雙黃鵠歌送別》,寫于他在涼州的時候,實際上,這是一篇思念家鄉(xiāng)的作品人在外,特別是在遙遠的異鄉(xiāng),總會有水土不服的時候,畢竟不是土生土長的當?shù)厝?,適應(yīng)涼州的氣候和飲食,未嘗不是艱難的事。
剛開始,還有濃厚的興趣支撐著自己去嘗試,可是在興趣期過后,微微的倦怠自然就來了。這時候,他想起了遠在長安的家,老邁的母親和各自成家的弟妹,不知道家中的弟妹們,有沒有照顧好母親大人,也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想念這個遠在他鄉(xiāng)的兄長。
而母親,是不是時常念叨起自己這遠行的不孝子,時常記得他愛吃的菜肴,惦念他是不是穿好吃好睡好。離開家鄉(xiāng)久了,總會時常惦記。經(jīng)歷了邊塞風情的王維,開始思念家鄉(xiāng),他想要回去,然而官職在身,并不是他想要離開就可以離開的。
機會就是來得這樣巧妙,不久之后,開元二十六年,就在王維出使塞外的一年之后,李林甫發(fā)現(xiàn)了河西地區(qū)的富饒,于是兼任了河西節(jié)度使,而原來的節(jié)度使崔希逸,則被改任為河南尹,王維跟著上司,從涼州折返,回到長安。
可是,以這種方式歸來,并不是他所愿的,何況在回京之后不久,上司兼好友崔希逸就積郁成疾,郁郁而終了,為此,王維更加悵然了。
在長安的月下,他回憶起剛剛出使塞外時的情景,以及同崔希逸初遇的時節(jié)。他的上司,同樣篤信佛教,甚至還讓最心愛的女兒出了家。兩人都是十分愛佛的人,這樣兩個人共事,自然覺得事事暢快,有知音之情,知己之誼。
崔希逸驟然之間的離世,讓王維重新感受到了世事的無常和命運的詭。這一生,他才過了一半,可是他已經(jīng)嘗過了太多悲歡離合的滋味,他不斷地失去什么,又不斷地擁有什么,然后又重新失去了。他悲憤過,痛恨過,傷心過,無奈過,可是這一切,在強大的命運面前,軟弱得不堪一擊。
因為害怕自己墮入紅塵,于是干脆不要步入紅塵;因為擔憂自己會受傷害,所以干脆不再付出感情;因為害怕最終還是失去,所以寧愿從一開始就不要得到。
太多的患得患失,阻礙了感情的豐沛,也阻礙了人生的圓滿。我們總是要不斷地嘗試,才會不斷地得到,而不是因為害怕失去,就束縛了自己的手腳,連一個嘗試的機會都不肯給自己。
最終,凡事都是會同自己告別的。王維并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可是他依舊會勇敢地去承受,去愛,去恨,去相信,去經(jīng)歷,在人生的道路上,他...
查看詳情>>與“王維的邊塞詩有哪些?與摩詰相比王維更有資格被稱為邊塞詩人”相關(guān)的文章
王維的經(jīng)典邊塞詩《隴頭吟》賞析,起首兩句便氣勢不凡
提起著名的詩佛王維,我們想到的可能大多數(shù)是他的山水田園詩,“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那種優(yōu)美的意境為其贏得了極大的名聲。但是王維也寫過許多其他類型的詩作,也都寫得非常好,比如下面這一首邊塞詩《隴頭吟》,以舊樂府題寫成的詩作,詩的題目又叫做《邊情》。讓我們來一起欣賞一下。
隴頭吟
王維
長安少年游俠客,夜上戍樓看太白。
隴頭明月迥臨關(guān),隴上行人夜吹笛。
關(guān)西老將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
身經(jīng)大小百余戰(zhàn),麾下偏裨萬戶侯。
蘇武才為典屬國,節(jié)旄落盡海西頭。
起首兩句便氣勢不凡,寫一個充滿了豪氣的游俠少年,在夜晚的時候登上戍城的高樓觀察星象,正是一位躍躍欲試、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少年,其豪情令人敬佩。接著筆鋒一轉(zhuǎn),從長安少年寫到明月照耀隴頭的凄涼情形,在凄清的月夜下,無比荒涼的邊塞上,戍邊的軍人正在用嗚咽的笛聲表達自己的哀思。
前四句顯然是用了對比的手法,如果說長安少年渴望建功的心思是幻想,那么后兩句隴上行人便是血淋淋的現(xiàn)實,這兩者的差距,是如此的懸殊不等!讓人感到震撼。
接著,作者由笛聲引出一位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關(guān)西老將,他曾經(jīng)立下過赫赫戰(zhàn)功,仿佛正是那位長安少年所追求的,但是,立下了大功的老將,聽到這個笛聲之后,不禁駐馬淚流,而痛哭的原因,在后面兩句中給了出來,部下的裨將都已經(jīng)是萬戶侯了,而他卻依然淪落邊塞!這是何等令人辛酸、何等令人悲愴的事情!
詩的最后兩句,引用了蘇武牧羊的典故,蘇武的故事我相信大家都聽過,牧羊十九年,忠心耿耿,可是回來以后,依然不受重用!這似乎是對關(guān)西老將的安慰之詞,但細細想來,卻令人不禁了然:自古朝廷論功行賞都是不均勻的,無功的受到大賞,有功的受到排擠,令人悲憤也令人無奈!
清朝的房東樹很推崇這首詩,曾經(jīng)說過:“起勢翩然,關(guān)西句轉(zhuǎn)收,渾脫沈轉(zhuǎn),有遠勢,有厚氣,此短篇之極則”。此詩短短十句,將長安少年、隴上行人、關(guān)西老將這三種特殊的人群作出了對比,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讓人不禁聯(lián)想到:當時的長安少年,成了明日的隴上行人,再到后日的關(guān)西老將,原來這是一脈傳承的!這不就是一位邊將的一生嘛!令人發(fā)省!
與“王維的經(jīng)典邊塞詩《隴頭吟》賞析,起首兩句便氣勢不凡”相關(guān)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