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字開頭的組詞
- 1、史乘:乘,春秋時晉國史書的名稱。后用史乘泛指史籍。
- 2、史記:(1)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西漢司馬遷著,原名《太史公書》。約于漢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間(公元前104—前91)撰成。司馬遷利用史官典籍,博采《左傳》、《國語》、《世本》、《戰(zhàn)國策》、《楚漢春秋》及諸子百家等書與實地采訪寫成。記述黃帝時代至漢武帝天漢年間3000多年的歷史。后其書有缺,《武帝紀》、《三王世家》、《龜策列傳》、《日者列傳》等篇均為褚少孫所補。體裁分傳記為本紀、世家、列傳,以八書記制度沿革,立十表以通史事的脈絡(luò),為后世紀傳體史書所沿用。書中《河渠書》、《平準書》、《貨殖列傳》反映了社會經(jīng)濟生活;《匈奴列傳》、《西南夷列傳》則記述了少數(shù)民族的活動,這些都是本書的優(yōu)點?!妒酚洝凡粌H僅是史學(xué)著作,由于描寫歷史人物生動形象,在文學(xué)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3、史才:修史的才能。
- 4、史聃:即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做過周朝管理藏書的史官,故稱。
- 5、史冊:(1)歷史記載;史書
- 6、史宬:即皇史宬。古代的檔案館。始建于明嘉靖年間。
- 7、史篇:《史籀篇》的省稱。相傳為周代教學(xué)童識字的字書。
- 8、史書:(1)歷史書:記錄歷史的文獻
- 9、史實:(1)歷史上的事實
- 10、史撰:史館修撰的省稱。
- 11、史傳:史冊;歷史。
- 12、史贊:附在史傳后面的評語。
- 13、史鈔:摘抄一史或合抄眾史的書籍?!端问罚囄闹尽肥加?#039;史鈔'一門。有專抄一史者,如《漢書鈔》﹑《晉書鈔》之類;有合抄眾史者,如《正史削繁》﹑《新舊唐書合鈔》之類。此類史書,博取約存,對讀者有一定的方便。
- 14、史記:(1)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西漢司馬遷著,原名《太史公書》。約于漢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間(公元前104—前91)撰成。司馬遷利用史官典籍,博采《左傳》、《國語》、《世本》、《戰(zhàn)國策》、《楚漢春秋》及諸子百家等書與實地采訪寫成。記述黃帝時代至漢武帝天漢年間3000多年的歷史。后其書有缺,《武帝紀》、《三王世家》、《龜策列傳》、《日者列傳》等篇均為褚少孫所補。體裁分傳記為本紀、世家、列傳,以八書記制度沿革,立十表以通史事的脈絡(luò),為后世紀傳體史書所沿用。書中《河渠書》、《平準書》、《貨殖列傳》反映了社會經(jīng)濟生活;《匈奴列傳》、《西南夷列傳》則記述了少數(shù)民族的活動,這些都是本書的優(yōu)點。《史記》不僅僅是史學(xué)著作,由于描寫歷史人物生動形象,在文學(xué)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15、史詩:(1)敘述重大歷史事件或英雄傳說的長詩
- 16、史筆:歷史記載的代稱。指史冊。 指修史之筆。 指執(zhí)史筆之人,史官。 史家記敘史實的筆法。
- 17、史臣:史官。
- 18、史皇:指蒼頡。傳說最早發(fā)明文字的人。
- 19、史例:1.史書的體例。2.歷史的事例。
- 20、史李:古代法官的別稱。
- 21、史遺:史書中遺漏的事實。
- 22、史學(xué):(1)以人類歷史為研究對象的科學(xué)
- 23、史録:歷史的文字記錄。
- 24、史課:研讀史書的日課。
- 25、史跡:(1)歷史文化遺跡
- 26、史閣:即史館。
- 27、史識:修史的見識。
- 28、史評:評論史事或史書的著作。如王夫之《讀通鑒論》﹑《宋論》是評論史事方面的專著;劉知幾《史通》和章學(xué)誠《文史通義》則多載對史書的評論。舊時圖書史部分類中辟有'史評'專目。
- 29、史科:唐代科舉考試科目之一。
- 30、史胥:掌管文書的小吏。
- 31、史職:史官;史官的職務(wù)。
- 32、史翰:有關(guān)歷史的翰墨文章。
- 33、史籍:(1)記載史事的典籍
- 34、史觀:即史館。
- 35、史禍:因修史而召致的禍事。
- 36、史書:(1)歷史書:記錄歷史的文獻
- 37、史局:即史館。
- 38、史績:歷史功績。
- 39、史料:研究歷史和編纂史書所用的資料。
- 40、史鑒:泛稱史籍?!妒酚洝放c《資治通鑒》為我國史書代表著作,故用二者為我國史籍的代稱。
- 41、史氏:史家;史官。
- 42、史巫:祝史和巫覡。古代司祭祀﹑事鬼神的人。
- 43、史策:史冊,史書。
- 44、史案:1.指因修史而周納成的獄案。《痛史》有《莊氏史案》。2.歷史定論。
- 45、史院:即史館。
- 46、史遷:漢司馬遷的別稱。司馬遷為太史令﹑掌修史,故稱。
- 47、史體:史書的編寫體裁。我國過去的史書分編年﹑紀傳﹑紀事本末三種體裁。
- 48、史君:使君。對州郡長官的尊稱。史,通"使"。
- 49、史官:(1)被任命撰寫一個國家、集團或機構(gòu)的歷史或系統(tǒng)地記載它們的人;也指古代朝廷中負責(zé)整理編纂前朝史料史書和搜集記錄本朝史實的官員
- 50、史德:指史家守正不阿的品德。
- 51、史功:修史的功業(yè)。
- 52、史文:歷史文獻。
- 53、史館:(1)舊時主持編纂國史的機構(gòu)
- 54、史家:1.史官或歷史學(xué)家。2.史書流派。
- 55、史談:漢司馬遷之父談的別稱。談官太史令,故稱。
- 56、史匠:指無史才而只重視文字形式的人。
- 57、史劇:歷史劇。以歷史為題材的戲劇。
- 58、史話:(1)對某件史事或事物以敘述故事的形式寫成的作品(多用作書名),如《淮海戰(zhàn)役史話》、《辭書史話》
- 59、史稿:未經(jīng)最終定稿的歷史著作。如《清史稿》。
- 60、史侯:后漢少帝劉辯的初稱。
- 61、史部:我國古代圖書四大類中第二大類的名稱。又稱乙部。
- 62、史諜:1.亦作"史諜"。2.猶史冊。
- 63、史法:修史的法則。
- 64、史佐:著作佐郎的別稱。南朝宋以后設(shè)著作佐郎,參與修史,故稱。
- 65、史事:(1)歷史上的事情
- 66、史前:指沒有書面記錄的遠古。對這一階段的歷史稱史前史,研究史前史的學(xué)科稱史前學(xué)。
- 67、史牒:1.亦作"史諜"。2.猶史冊。
- 68、史漢:《史記》《漢書》的并稱。
- 69、史班:漢代大史學(xué)家太史公司馬遷和班固的并稱。
- 70、史裁:謂史事的裁斷能力。
- 71、史編:史書。
- 72、史帙:(1)史籍
- 73、史論:(1)評論歷史的著作
- 74、史稱:歷史上稱作。
- 75、史抄:(1)摘錄史書編成的書
- 76、史晨碑:東漢碑刻,隸書,漢靈帝·建寧二年立。碑在今山東·曲阜·孔廟內(nèi)。此碑兩面刻,故前碑全稱“魯相史晨祀孔子奏銘”,后碑全稱“魯相史晨饗孔廟碑”。書法古樸厚實,端莊遒勁,為漢隸名碑。
- 77、史闕文:史書上闕而不書或已脫漏的文字。語出《論語.衛(wèi)靈公》:"吾猶及史之闕文也。"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古之良史于書字有疑則闕之以待能者。"
- 78、史氏記:指史籍。
- 79、史君子:中草藥名。即使君子。史,通"使"。
- 80、史記學(xué): 研究《史記》的學(xué)問。
史字中間的組詞
- 1、連史紙:原稱連四紙、綿連四紙,后訛稱連史紙。產(chǎn)于江西、福建等省。原料用竹。紙質(zhì)細,色白,經(jīng)久不變。舊時,凡貴重書籍、碑帖、書畫、扇面等多用之。
- 2、皇史宬:明代皇家檔案館。在今北京南池子大街。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為磚石仿木結(jié)構(gòu)。
- 3、歷史劇:指以史實或歷史故事為題材的戲劇。如郭沫若的《蔡文姬》、曹禺的《王昭君》等。
- 4、阿史那:古突厥姓氏。唐代有阿史那忠。見《舊唐書.突厥傳上》。
- 5、太史公:漢·司馬談為太史令,子遷繼之,《史記》中皆稱“太史公”。其說不一:
- 6、刺史州:宋代的行政區(qū)劃之一,亦為統(tǒng)轄該州之職官名。
- 7、阿史德:古突厥姓氏。唐代有阿史德頡利發(fā)。見《舊唐書.突厥傳上》。
- 8、內(nèi)史府:南唐改中書省、門下省為“內(nèi)史府”。
- 9、太史氏:史官。
- 10、野史亭:金·元好問之亭名。
- 11、舊史氏:即太史。原為史官﹐兼掌星歷﹐魏晉以后﹐專掌星歷占候。
- 12、內(nèi)史省:隋初改中書省為“內(nèi)史省”。
- 13、國史館:編纂國史的機構(gòu)。
- 14、歷史學(xué): 以人類歷史為研究對象的學(xué)科。也叫史學(xué)。
- 15、御史雨:唐·顏真卿故事。
- 16、御史驄:《后漢書?桓典傳》:“辟司徒袁隗府,舉高第,拜侍御史。是時宦官秉權(quán),典執(zhí)政無所回避。常乘驄馬,京師畏憚,為之語曰:‘行行且止,避驄馬御史?!焙笥脼橛返涔?。
- 17、歷史畫:西方美術(shù)史中“歷史畫”的概念已不僅僅指那些以歷史事件為題材的繪畫作品,還包括宗教和神話故事。
- 18、御史床:亦作“御史床”。相傳漢末虞翻為孫策所重,設(shè)此床以表賢。昇明三年,蕭子良為會稽太守,郡閣下猶見此床。其地遂成名勝。
- 19、青史氏:1.古代史官名。著《青史子》五十七篇。2.泛指史官。
- 20、講史書:即講史。
- 21、太史簡:《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載:齊·崔杼弒其君莊公,“太史書曰:‘崔杼弒其君?!拮託⒅?。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
- 22、御史臺:(1)中國古代監(jiān)察官署名稱,又名“憲臺”
- 23、異史氏:(1)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一書中的自稱?!读凝S志異》里記有許多怪異的事,不同于正史,故稱之為異史
- 24、御史娘:指唐·貞元中宮中御史娘子田順郎,以善歌聞。后亦用為曲名。
- 25、太史令:(1)官名。掌管天文歷算等
- 26、經(jīng)史笥:1.裝經(jīng)籍﹑史書的箱子。比喻博通經(jīng)史的人。
- 27、歷史性: 感性的自然物沒有歷史性,是因為時間不屬于它的本質(zhì)規(guī)定。時間對于自然物是自身獨立的。但人的本質(zhì)屬性不是來自外部“命運”的賦形或去形,而必須自己形成自己的本質(zhì)屬性。這種本質(zhì)屬性的自我生成,使人的時間性即構(gòu)成為人之存在的本質(zhì)方式。人之作為人的生活,即是一種自我生成的命運。作為事物存在之外再得測量尺度的時間性,并不是該事物的歷史性。當且僅當事物本身作為命運生成之過程時,它的時間性就是它的歷史性。
- 28、御史牀:亦作“御史床”。相傳漢末虞翻為孫策所重,設(shè)此床以表賢。
- 29、歷史觀:表示歷史上存在過的事物或現(xiàn)象而現(xiàn)實生活中已經(jīng)消失的語詞。如“御史”、“四望車”、“腰斬”等。這些語詞只在敘述歷史時使用。
- 30、南史姓: 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記史大夫南史,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 31、詠史詩:詠史詩是我國古代詩歌中重要的一類,是以歷史為客體來抒寫主體情志的詩歌。
- 32、內(nèi)史雜: 關(guān)於掌治京師的內(nèi)史職務(wù)的各種法律規(guī)定。
- 33、安史之亂:唐代安祿山、史思明發(fā)動的叛亂。公元755年冬,節(jié)度使安祿山起兵叛亂,攻占洛陽,次年稱帝,入長安,并遣部將史思明占河北廣大地區(qū)。玄宗逃往四川,肅宗在靈武(今屬寧夏)即帝位。757年,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所殺。唐將郭子儀等收復(fù)長安、洛陽。759年,史思明殺安慶緒,自稱燕帝,克洛陽,不久史思明為其子史朝義所殺。唐軍屢敗叛軍,763年史朝義被迫自殺。歷時七年的叛亂被平息,唐朝由此轉(zhuǎn)衰。
- 34、歷史小說:小說的一種。描寫歷史人物和事件以再現(xiàn)一定歷史時期的生活面貌和歷史發(fā)展的趨勢。但所寫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必須有一定歷史依據(jù)。
- 35、唯物史觀:是哲學(xué)中關(guān)于人類社會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xué)的重要組成部分。
- 36、歷史主義:歷史主義是20世紀50年代末產(chǎn)生的一種科學(xué)哲學(xué)思潮,60年代后逐漸開始流行。
- 37、祝幣史辭:祝用幣,史用辭。指古代帝王祈求免災(zāi)的祭祀典禮。
- 38、行御史臺:(1)元朝中央設(shè)御史臺,掌糾查百官善惡、政治得失。各重要地區(qū)設(shè)行御史臺,以監(jiān)察諸省
- 39、御史大夫:官名。
- 40、歷史語詞:表示歷史上存在過的事物或現(xiàn)象而現(xiàn)實生活中已經(jīng)消失的語詞。如“御史”、“四望車”、“腰斬”等。這些語詞只在敘述歷史時使用。
- 41、仿連史紙:一種以木材原料為主,和以稻草等造成的紙。質(zhì)地細嫩潔白,用于印刷及書寫。較重者稱"海月"。參見"連史紙"。
- 42、唯心史觀:“唯心主義歷史觀”的簡稱。即“歷史唯心主義”。
- 43、御史中丞:官名。
- 44、經(jīng)史百子:意思是指經(jīng)學(xué),經(jīng)書,儒家經(jīng)典著作。
- 45、唯物史觀:“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簡稱。即“歷史唯物主義”(88頁)。
- 46、以史為鑒:以古代的人、事作為當今人、事的借鏡。
- 47、彪炳史冊:形容偉大的業(yè)績流傳千秋萬代。
- 48、以史為鏡: 借歷史上的成敗得失作為鑒戒。
- 49、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指的是涉及政治活動規(guī)律和政治思想發(fā)展變化的重要節(jié)點,重點是說明這些節(jié)點的關(guān)系,包括形成原因、相互影響、實際作用、歷史和現(xiàn)實意義,根本中改革開放對企業(yè)發(fā)展的基本利益出發(fā),突現(xiàn)了歷史革命,簡稱歷史沿革!
- 50、歷史觀念: 歷史觀念亦可稱之為歷史觀,是人類對自身歷史的一般看法。
- 51、戲嘲史寰:王維寫的一首詩,體裁:七言律詩。
- 52、青史不泯:青史不泯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qīngshǐbùmǐn。
- 53、歷史學(xué)家:指以撰寫歷史著作為職業(yè)或?qū)v史學(xué)的創(chuàng)立、發(fā)展與應(yīng)用付出努力的知識分子。以歷史為自己學(xué)術(shù)研究對象的人群,一般都是指在該領(lǐng)域頗有威望的人士。歷史學(xué)家包括歷史記錄的編撰者和歷史材料的研究者。
- 54、荷馬史詩:(1)相傳是希臘公元前九世紀到前八世紀的盲人詩人,著名的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是他所作,口傳于世,后經(jīng)民間流浪歌手整理加工而成書
- 55、名垂史冊: 名字記錄在史冊之中。
- 56、會計史學(xué): 中國會計史有兩種定義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指導(dǎo),運用歷史研究的方法,闡述中國會計發(fā)展過程,探討中國會計發(fā)展規(guī)律的專業(yè)歷史學(xué)科,全稱“中國會計史學(xué)”。
- 57、歷史斷層: 在所知的歷史中有些時間斷沒有歷史記載或記載很模糊。
- 58、歷史潮流:即歷史(或者說社會)的發(fā)展趨勢。
- 59、民本史觀: 民眾是國家的根本,作為統(tǒng)治者要敬民、重民、愛民,認識到民眾的力量,自我約束,修善德行。
- 60、歷史規(guī)律:即歷史法則,即相信人類社會和歷史發(fā)展像自然界那樣具有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客觀變化軌跡。
- 61、歷史評價:評價píngjià 評估價值評價過低評價歷史人物 對人或事物所評定的價值
- 62、有史可稽: 有歷史可以考證。
- 63、女史箴圖:《女史箴圖》為中國東晉顧愷之創(chuàng)作的絹本繪畫作品。
史字結(jié)尾的組詞
- 1、刺史:(1)古代官名,自漢設(shè)立本為監(jiān)察郡縣的官員,宋元以后沿用為一州長官的別稱
- 2、歷史: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xué)科。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 3、范史:《后漢書》的別稱。因撰寫者是南朝宋范曄,故有此稱。
- 4、丑史:(1)丑惡的歷史(多指個人的)
- 5、侍史:亦作'侍使'。古代沒入官府為奴的罪犯家屬中,以年少較有才智的女子為侍史。 古時侍奉左右﹑掌管文書的人員。
- 6、掾史:官名。
- 7、稗史:記載民間軼聞瑣事的書。與正史有別。
- 8、黨史:(1)政黨的歷史
- 9、惇史:有德行之人的言行記錄。
- 10、邸史:郡國駐京邸的記事官。
- 11、卒史:官名。漢代官署中屬吏之一。
- 12、謗史:舊時指直書統(tǒng)治者過﹑罪的史書。
- 13、曾史:曾參和史鰍的并稱。古代視為仁與義的典型人物。
- 14、從史:即從吏。
- 15、倉史:即倉頡。傳說為黃帝時史官,故稱。
- 16、墳史:指典籍史書。
- 17、班史:1.指《漢書》。因《漢書》為班固所作,故稱。
- 18、長史:(1)官名。秦置。西漢時丞相、太尉、御史大夫?qū)俟倬O(shè)長史,后歷代相沿
- 19、女史:古代女官名。以知書婦女充任。掌管有關(guān)王后禮儀等事?;驗槭缷D下屬,掌管書寫文件等事。對知識婦女的美稱。古星名。
- 20、僧史:1.佛教的歷史。
- 21、正史:(1)指官修的紀傳體史書,如《史記》、《漢書》等二十四史
- 22、家史:(1)家庭的歷史
- 23、村史:(1)村莊的歷史
- 24、痛史:慘痛的歷史。
- 25、柱史:'柱下史'的省稱。 代指老子。 指御史。 亦借指侍郎等朝官。 星名。
- 26、麗史:輝映于史冊。
- 27、詩史:(1)詩歌發(fā)展的歷史 (2)指反映一個時代的面貌、具有歷史意義的詩歌,如杜甫的詩歌
- 28、通史:(1)指對各個時期史實連貫敘述的史書
- 29、彤史:彤史,古代宮中女官名。掌記宮闈起居等事。
- 30、穢史:1.歪曲歷史本來面目的史書。2.不光彩的生活史。
- 31、別史:(1)不屬于紀傳體、編年體,記載一代或歷代史實的史書
- 32、針史:唐末至宋盛行針刺之俗﹐市井無賴有在己身刺生平經(jīng)歷等者﹐號為"針史"。
- 33、許史:1.漢宣帝時外戚許伯和史高的并稱。《漢書.蓋寬饒傳》﹕"上無許史之屬﹐下無金張之托。"顏師古注引應(yīng)劭曰﹕"許伯﹐宣帝皇后父。史高﹐宣帝外家也。"后借指權(quán)門貴戚。2.本指晉道士許遜。后亦泛指道士。
- 34、野史:(1)指舊時私家編撰的史書
- 35、備史:猶言全史。
- 36、丹史:皇家的史書。
- 37、廠史:(1)工廠的發(fā)展史
- 38、丞史:丞及史。秦漢時中央和地方官吏的助理官。漢時,丞相有兩長史,御史有兩丞,合稱丞史。太守以下的郡丞﹑長史等佐官,亦總稱丞史。
- 39、代史:1.指歷代史書。2.即《魏書》。
- 40、佚史:散失﹑隱沒的或正史以外的史事。
- 41、府史:古時管理財貨文書出納的小吏。《周禮.天官.序官》:"府六人,史十有二人。"鄭玄注:"府,治藏;史,掌書者。凡府﹑史,皆其官長所自辟除。"
- 42、漢史:指《東觀漢記》。亦泛指漢代史書。
- 43、麟史:指《春秋》。
- 44、安史:唐安祿山﹑史思明的并稱。兩人為發(fā)動安史之亂的首領(lǐng)。
- 45、秘史:(1)舊指未向世人公開的內(nèi)部秘密歷史,也指對個人私生活的記敘,多是統(tǒng)治階級腐朽的生活
- 46、專史:關(guān)于專門學(xué)科的歷史。如:哲學(xué)史﹑經(jīng)濟史﹑文學(xué)史﹑美術(shù)史等。
- 47、四史:1.傳說中黃帝的四個史官,指沮誦、蒼頡、隸首、孔甲四人。 2.漢司馬遷的《史記》、東漢班固的《前漢書》、南朝宋范曄的《后漢書》、晉陳壽的《三國志》,合稱為「四史」。
- 48、詠史:以史事為題材創(chuàng)作詩歌。
- 49、侯史:復(fù)姓。
- 50、記史:1.指職掌章表書牘的吏員。
- 51、南史:春秋時齊國的史官?!蹲髠鳎骞迥辍?'太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太史盡死﹐執(zhí)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后因以為直書史實的良史典型。 復(fù)姓。見《通志略.氏族四》。
- 52、修史:編纂國史。
- 53、連史:原稱連四紙、綿連四紙,后訛稱連史。產(chǎn)于江西、福建等省。原料用竹。紙質(zhì)細,色白,經(jīng)久不變。舊時,凡貴重書籍、碑帖、書畫、扇面等多用之。
- 54、霸史:指稱霸一方的國家的歷史﹔僭偽之國的歷史。
- 55、二史:1.左史與右史。2.太史與國史。自東漢,史官與歷官始分為二職,以后歷代相沿,惟遼設(shè)國史館,合二職為一。
- 56、魯史:1.魯國的歷史記載;魯國歷史。2.指《春秋》。
- 57、盲史:1.《史記.太史公自序》:"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左為春秋魯史官,曾為魯國史書《春秋》作傳,世稱《左氏傳》。后因以"盲史"作為左丘明的代稱。
- 58、三史:魏晉南北朝以《史記》﹑《漢書》﹑《東觀漢記》為三史。唐開元以后,因《東觀漢記》失傳,乃以《史記》﹑《漢書》﹑《后漢書》為三史。見清錢大昕《十駕齋養(yǎng)新錄.三史》。
- 59、內(nèi)史:1.官名。西周始置,協(xié)助天子管理爵﹑祿﹑廢﹑置等政務(wù)。春秋時沿置。見《周禮.春官.內(nèi)史》。2.官名。秦官,掌治理京師。漢景帝分置左右內(nèi)史。漢武帝太初元年改右內(nèi)史為京兆尹,左內(nèi)史為左馮翊。見《漢書.百官公卿表上》。3.官名。西漢初,諸侯王國置內(nèi)史,掌民政。歷代沿置,隋始廢。4.官名。隋文帝改中書省為內(nèi)史省,置內(nèi)史監(jiān)﹑令各一員。隋煬帝改為內(nèi)書省。唐高祖武德初復(fù)為內(nèi)史省,三年改為中書省。后亦用以稱中書省的官員。5.古政區(qū)名。秦代京畿附近由內(nèi)史治理,即以官名為名,不稱郡。治所在咸陽(今咸陽市東北)。轄境相當今陜西關(guān)中平原。漢景帝時分左﹑右內(nèi)史。武帝時又分左﹑右內(nèi)史為京兆尹﹑左馮翊和右扶風(fēng)三個相當郡的政區(qū),合稱"三輔"。6.復(fù)姓。周內(nèi)史叔興的后代,以官為氏。見《通志.氏族略四》引漢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
- 60、文史:文書記事。指文學(xué)﹑史學(xué)的著作或知識。指詩話﹑文評之類的書。
- 61、右史:1.古代史官名。2.唐以后為中書省起居舍人的別稱。3.復(fù)姓。
- 62、門史:1.守衛(wèi)宮門的官吏。
- 63、衒史:謂炫耀史才。
- 64、祝史:1.祝官﹑史官的合稱。2.司祭祀之官。
- 65、左史:1.官名。周代史官有左史﹑右史之分。左史記行動,右史記言語。見《禮記.玉藻》。一曰左史記言,右史記事。見《漢書.藝文志》。唐宋曾以門下省之起居郎﹑中書省之起居舍人為左﹑右史,分別主記事與記言。2.復(fù)姓。楚有左史倚相。見《國語.楚語》。
- 66、瞽史:樂師與史官的并稱。 說書的瞎子。
- 67、國史:原指當代人修纂的本朝實錄和本朝歷史,后泛指一個朝代的歷史。國之史官。
- 68、巫史:古代從事求神占卜等活動的人叫'巫'﹑掌管天文﹑星象﹑歷數(shù)﹑史冊的人叫'史'。這些職務(wù)最初往往由一人兼任,統(tǒng)稱'巫史'。
- 69、刑史:古代刑官下屬主管文書的小吏。
- 70、病史:(1)患者本次患病的原因、癥狀等及歷次所患疾病及治療情況
- 71、廷史:廷尉的屬吏,掌書記。
- 72、遺史:1.指前朝的歷史。2.謂根據(jù)軼聞編成的史書,所記多為正史所不載。
- 73、軼史:1.正史以外的歷史記載。
- 74、周史:1.周代的史籍。2.周代的史官。特指老子,因其曾為周之守藏史﹑柱下史。
- 75、民史:民眾的歷史。
- 76、諛史:1.對人有溢美之辭的史傳。
- 77、雜史:舊時區(qū)別于紀傳﹑編年﹑紀事本末的一種史書體載?;蛴浺粫r見聞﹐或記一事始末﹐或只是一家私記﹐但均帶有歷史掌故性質(zhì)。
- 78、鏡史:以歷史為借鑒。
- 79、銅史:指漢張衡所制漏刻儀上的銅制仙人像。 借指漏刻銅壺。
- 80、佞史:指有所袒護多作諛辭的歷史記載。
- 81、青史:(1)古時用竹簡記事,所以后人稱史籍為青史
- 82、污史:1.亦作"污史"。2.污穢的史實。
- 83、獄史:決獄的官。
- 84、詞史:1.謂以詞曲寫成的史書。2.妓女的雅稱。
- 85、令史:官名。漢代蘭臺尚書屬官,居郎之下,掌文書事務(wù),歷代因之。隋唐以后,成為三省﹑六部及御史臺低級事務(wù)員之稱,位卑秩下,不參官品。至明代遂廢。見《通典.職官四》。 宋元以來官府中胥吏的通稱。
- 86、簫史:古代傳說中善吹簫的人。
- 87、公史:諸侯掌典禮之官。
- 88、畫史:1.猶畫師。
- 89、僮史:1.仆隸。
- 90、血史:(1)用鮮血寫成的歷史。形容悲壯的歷史
- 91、春史:掌春事之吏。
- 92、良史:優(yōu)秀的史官。指能秉筆直書﹑記事信而有征者。 指信實之史書。
- 93、馬史:指司馬遷所著的《史記》。
- 94、士史:1.亦作"士史"。古代執(zhí)掌禁令刑獄的官名。2.兵眾,軍隊。
- 95、逸史:(1)正史以外的歷史記載;散失的史事
- 96、鼓史:《周禮.地官.敘官》:"鼓人,中士六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后以"鼓史"指掌鼓的官吏。
- 97、前史:1.指《史記》。2.從前的史籍。
- 98、典史:1.主管官吏。2.官名。元始置﹐明清沿置﹐為知縣下掌管緝捕﹑監(jiān)獄的屬官。如無縣丞﹑主簿﹐則典史兼領(lǐng)其職。
- 99、詩史:(1)詩歌發(fā)展的歷史 (2)指反映一個時代的面貌、具有歷史意義的詩歌,如杜甫的詩歌
- 100、蕭史:傳說中人物名。相傳為春秋秦穆公時人,善吹蕭,能致孔雀白鶴于庭。穆公以女弄玉妻之。蕭史日教弄玉吹蕭作鳳鳴,后鳳凰來集其屋。穆公筑鳳臺,使蕭史夫婦居其上,數(shù)年后,皆隨鳳凰飛去。見漢劉向《列仙傳》。 借指情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