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字開頭的組詞
- 1、學養(yǎng):學問和修養(yǎng);學業(yè)上的修養(yǎng)。
- 2、學生:(1)在學校學習的人 (2)接受他人的教導并幫助傳播和實行的人
- 3、學好:(1)向好人學習,以好事為榜樣,努力向上
- 4、學校:(1)教授某一項或一些專門技術的地方
- 5、學齡:(1)被認為在身心上適合于上學的兒童的年齡,一般均由法律規(guī)定要兒童在這個時期上學
- 6、學習:(1)通過閱讀、聽講、研究、實踐等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
- 7、學力:(1)學問上的造詣,學問上達到的水平
- 8、學問:(1) (2)
- 9、學士:(1)學位的一種,通常是初級或最低級學位 (2)古代在國學讀書的學生
- 10、學理:(1)科學上的法則、原理
- 11、學期:(1)小學、中學或大學的每年分出的兩個學習階段之一 (2)學年之春季部分或秋季部分
- 12、學堂:(1)學校的舊稱
- 13、學籍:(1)作為某校學生的資格
- 14、學分制:高等學校的一種教學管理制度。它以學分為計算學生學習分量的單位。例如,凡需要課外自習的課程,以每周上課一課時,讀滿一學期并經考試及格者為一學分;不需要課外自習的課程,如實驗、實習,以每周上課二、三課時為一學分。學生讀滿一定數(shù)量的學分,方能畢業(yè)。
學字中間的組詞
學字結尾的組詞
- 1、後學:(1)學問居于人后的學者、讀書人(多作謙詞)
- 2、文學:(1)用語言文字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xiàn)實的藝術,包括小說、散文、戲劇、詩歌等 (2)學問
- 3、中學:(1)實施中等教育的學校
- 4、化學:(1)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及其轉化的學科
- 5、放學:(1)學校里結束半天的課程后,放學生回家
- 6、小學:(1)對兒童、少年實行初等教育的學校
- 7、顯學:(1)著名的學說、學派
- 8、同學:(1)在同一所學校學習的人 (2)對在校學生的通稱
- 9、力學:(1)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研究能和力以及它們與固體、液體及氣體的平衡、變形或運動的關系
- 10、新學:(1) (2)
- 11、官學:舊時官府設立的學校。官方奉行的學說。
- 12、國學:古代指國家設立的學校。指我國固有的文化、學術。
- 13、漢學:(1)漢代人研究經學著重名物、訓詁,后世因稱研究經、史、名物、訓詁、考據(jù)之學為漢學 (2)對中國的研究,尤指關于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和風俗習慣的研究
- 14、心學:1.猶言思想修養(yǎng)。2.以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的宋明理學的一個流派,即所謂良知之學。為學主"明本心"﹑"致良知"。認為心為宇宙的本原。3.即心理學。
- 15、家學:(1)書香世家中相延續(xù)的學問
- 16、佛學:佛教的學問。
- 17、實學:(1)真實的學問;塌實而有根底的學問
- 18、玄學:(1)形而上學的另一譯名。凡涉及超物理的或超經驗的東西的某些事物,如深奧難懂的哲學科學 (2)中國魏晉時代,向秀何晏、王弼等運用道家的老莊思想揉合儒家經義而形成的一種唯心主義哲學思潮
- 19、就學:(1)從師學習。今指進學校學習
- 20、視學:(1)督學
- 21、西學:周代小學名。舊時我國稱從歐·美傳來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
- 22、理學:(1)宋明時期的一種崇尚理性的唯心主義哲學思想。包括以周敦頤、程顥、程頤、朱熹為代表的客觀唯心主義和以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的主觀唯心主義。前者認為“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實體,世界萬物只能由“理”派生。后者提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認為主觀意識是派生世界萬物的本原。也叫“道學”
- 23、大學:(1)古聚集在特定地點傳播和吸收高深領域知識的一群人的團體 (2)提供教學和研究條件和授權頒發(fā)學位的高等教育機關 (3)大學的校舍
- 24、科學:(1)指發(fā)現(xiàn)、積累并公認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運用,已系統(tǒng)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識
- 25、地學:(1)地球科學的簡稱
- 26、逃學:(1)學生無故不上課
- 27、遊學:(1)舊指到外地或外國求學,即“留學”
- 28、經學:(1)把儒家經典作為研究對象的學問,內容包括哲學、史學、語言文字學等
- 29、聲學:(1)研究聲音的產生、控制、傳輸、接收和效應以及聽覺現(xiàn)象的科學
- 30、幾何學:數(shù)學的一門分科。研究物體的形狀、大小和位置間相互關系的科學。古代埃及為興建尼羅河水利工程,曾經進行過測地工作,它逐漸發(fā)展為幾何學。約公元前三百年,古希臘數(shù)學家歐幾里得寫成了《幾何原本》。我國秦·漢五百年間成書的《周髀算經》和《九章算術》中,對圖形面積的計算已有記載,劉徽、祖沖之、王孝通等對幾何學都有重大貢獻。十七世紀,笛卡兒利用代數(shù)方法研究幾何問題,建立了解析幾何。在十八、十九世紀,由于工程、力學和大地測量等方面的需要,產生了畫法幾何。二十世紀以來,理論物理,特別是相對論的出現(xiàn),又促進了微分幾何的發(fā)展。
- 31、動物學:研究動物的形態(tài)、生理、生態(tài)、分類、分布和怎樣控制動物的學科。
- 32、倫理學:研究道德的起源和發(fā)展、人們的行為準則、人們相互間和人們對社會國家等的義務的科學。
- 33、民俗學:以民間風俗、傳說、口頭文學等為研究對象的學科。
- 34、運籌學:(1)運籌學是本世紀40年代開始形成的一門學科。主要研究經濟活動與軍事活動中能用數(shù)量來表達的有關運用、籌劃與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它根據(jù)問題的要求,通過數(shù)學的分析與運算,作出綜合性的合理安排,以達到較經濟、較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主要分支包括:規(guī)劃論、對策論、排隊論、質量控制等
- 35、測量學:研究如何測定地面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將地球表面的地形及其他信息測繪成圖,以及確定地球的形狀、大小等的科學。包括大地測量學、普通測量學、攝影測量學、工程測量學、重力測量學和海洋測量學等。由于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發(fā)射和遙感技術的應用,大大促進了測量學的發(fā)展。
- 36、詞彙學:語言學的一個部門。研究語言或一種語言的詞匯的組成和歷史發(fā)展。
- 37、建築學:研究設計與建造建筑物的一門學科。
- 38、代數(shù)學:數(shù)學的一門重要分科。由算術發(fā)展而來。用字母表示數(shù),研究數(shù)和字母以及字母表達式的運算和變換。早期代數(shù)學圍繞求解代數(shù)方程和方程組而展開,主要包括:方程根的個數(shù)及分布,方程可解性的條件,方程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等。19世紀后期,代數(shù)學的研究對象擴大到向量、矩陣等更一般元素的運算規(guī)律,并采用公理化的方法,探究群、環(huán)、域等抽象代數(shù)結構的本質特性,從而形成近世代數(shù)學(又稱抽象代數(shù)學)。
- 39、修辭學:語言學的一個學科,研究如何運用各種語文材料及表現(xiàn)方式,使語言表達得準確﹑鮮明而生動有力。亦省稱"修辭"。
- 40、仿生學:(1)關于應用有關生物體系的功能的知識去解決工程問題的分支科學
- 41、文藝學:研究文藝的各種現(xiàn)象﹐并闡明其發(fā)展規(guī)律及基本原理的科學﹐包括文藝理論﹑文學史和文藝批評三個方面內容。
- 42、文字學:(1)文字學在古時候稱為小學。這個名稱一直用到清朝末年,章太炎認為“小學”不確切,建議改為“語言文字之學”。后來人們就把漢字研究叫做“文字學”。文字包括形、音、義,文字學也包括研究這三個方面,后來有了音韻學(研究字音),訓詁學(研究字義),文字學就專門研究字形了
- 43、語音學:(1)語言學的一個部門,研究的對象是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