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字開頭的組詞
- 1、語音:(1)語言的聲音;說話時發(fā)出的聲音
- 2、語詞:(1)泛指詞、詞組一類的語言成分 (2)邏輯學名詞,在一個語言系統(tǒng)中,具有意義可用來代表事物的最小的詞,文法學名詞。今多稱為“述語”或“謂語”
- 3、語句:(1)一個語法上自成體系的單位,它由一個詞或句法上有關(guān)連的一組詞構(gòu)成,表達一種主張、疑問、命令、愿望或感嘆
- 4、語序:(1)語言里語詞的組合次序 (2)由一個或多個匯編語言的語句序
- 5、語族:(1)指包含所有可證明從一個單一祖先語言傳下的有聯(lián)系的語言,而這個祖先語言本身不和別的任何語言有聯(lián)系
- 6、語氣詞:1.又稱助字﹑助詞。一般用于句末﹐有時也用于句中﹐表示停頓。古代常用"也""矣"等表示陳述語氣﹐用"乎""邪(耶)"等表示疑問語氣﹐用"哉""夫"等表示感嘆語氣﹐用"矣""也"等表示祈使語氣。現(xiàn)代漢語常用"的"﹑"了"﹑"嗎(公)"﹑"呢"﹑"么"﹑"吧"﹑"啊"表示語氣。
- 7、語音學:(1)語言學的一個部門,研究的對象是語音
語字中間的組詞
- 1、妙語連珠: 形容巧妙風趣的話一句接一句。
語字結(jié)尾的組詞
- 1、話語:(1)話兒;語句
- 2、口語:(1)日??陬^交談時使用的語言(區(qū)別于“書面語”) (2)屬于或適于日常會話的通俗語言
- 3、短語:(1)詞組。即兩個詞或更多的詞組合而成的造句單位
- 4、賓語:賓語bīnyǔ(1)在介詞短語中的名詞或相當于名詞的短語,如“在桌上”的“桌”,“從鄉(xiāng)里來”的“鄉(xiāng)里”都是介詞賓語(2)在動詞短語中,動詞所涉及的對象(名詞或相當于名詞的短語),不論是實際上的還是想像中的,如“我打球”中的“球”,“我夢見爸爸”中的“爸爸”(3)有時候一個動詞可以帶兩個賓語,如“我教他編字典”中的“他”(間接賓語)和“字典”(直接賓語)
- 5、漢語:(1)漢族的語言。構(gòu)成漢藏語族的一個分支,其口語形式差別很大,但有共同的以形象符號直接體現(xiàn)詞意而與發(fā)音不相聯(lián)系的書面體系。主要方言分北方話、吳語、湘語、贛語、客家話、閩北話、閩南話和粵語等
- 6、謂語:(1)句子的一種成分,其作用是陳述主語,說明主語是什么或怎么樣。大多數(shù)句子常有主語部分和謂語部分,謂語就是謂語部分里主要的詞。例如在“他說起來沒完”里,“說起來沒完”是謂語部分,“說”是謂語
- 7、笑語:(1)指談笑;玩笑的話
- 8、詞語:(1)詞和語的合稱,包括單詞、詞組及整個詞匯
- 9、耳語:(1)湊近耳朵小聲說話
- 10、隱語:(1)不把要說的意思明說出來,而借用別的詞句來表示;一種隱晦的語言
- 11、俚語:(1)粗俗的口語。常帶有方言性
- 12、梵語:(1)一種古印度語言,正如印度語法家(如帕尼尼Panini)所描述的,是印度和印度教的古典語言
- 13、導語:1.新聞術(shù)語。在一條新聞的開頭﹐用幾句話突出新聞的中心﹐使讀者能迅速了解新聞的主要內(nèi)容和背景﹐稱為導語。
- 14、術(shù)語:(1)專門學科的專門用語
- 15、國語:(1)中國主要方言,全國約五分之四地方使用 (2)中國學校和政府過去所用的官方語言,現(xiàn)在叫做普通話 (3)過去指中、小學的語文課
- 16、定語:(1)名詞前邊的修飾(或限制)成分。名詞、動詞、代詞、形容詞、數(shù)量詞等都可以做定語
- 17、言語:(1)說出來的話;說出來的一個詞
- 18、狀語:(1)動詞、形容詞前邊的表示狀態(tài)、程度、時間、處所等等的修飾成分。形容詞、副詞、時間詞、處所詞都可以做狀語
- 19、土語:(1)小地區(qū)方言
- 20、寄語:(1)傳話給某人
- 21、風語:指隱約其辭的傳聞。
- 22、粵語:1.漢語方言之一。分布于廣東中部和西南部﹑廣西東南部,以廣州話為代表。語音特點是:古見母字一律讀舌根音,唇齒音與舌根音不分,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不分;韻母沒有韻頭,輔音韻尾有鼻音和塞音兩套;聲調(diào)有九個。詞匯和語法也同普通話存在差異。
- 23、外國語:1.指漢語中的外來語。2.外國的語言﹑文字。
- 24、外來語:(1)從別種語言吸收來的詞語。如漢語從英語吸收來的“坦克”、“引擎”等
- 25、歇後語:(1)由兩部分組成的固定語句,前一部分多用比喻,像謎面,后一部分是本意,像謎底,通常只說前一部分,后一部分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