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蘇幕遮亦稱乞寒節(jié),是龜茲國每年都舉行的盛大節(jié)日,在這個祈求冬天寒冷,天降大雪,來年水源充足的節(jié)日上歌舞。今人考證,蘇幕遮是波斯語“乞寒節(jié)”的音譯,初譯“颯莫遮”,原義為披在肩上的頭巾。在古龜茲國,蘇幕遮是指一種渾脫舞,此舞出自伊朗,由龜茲傳入高昌及中原。
《唐代》一書援引慧琳釋蘇莫遮帽云:“蘇莫遮,西戎胡語也,正云颯莫遮。此戲本出自龜茲國,至今猶有此曲,此國渾脫(據(jù)學者考證,“渾脫”是“囊袋”的意思,原指用牛羊皮制成的革囊,可作渡河的浮囊,也是西域游牧民族用以盛水或奶的工具。跳舞時舞者用油囊裝水,互相潑灑,故稱之為“潑寒胡戲”,而表演者為了不使冷水澆到頭上,就戴上一種涂了油的帽子,高昌語叫“蘇幕遮”。)、大面、撥頭之類也?;蜃鳙F面,或象鬼神,假作種種面具形狀?;蛞阅嗨礊⑿腥?,或持索,搭鉤捉人為戲。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戲,七日乃停。土俗相傳云常以此法攘厭驅趁羅剎惡鬼食啖人民之災也?!贝藶轵尮硪徽f。
此戲在龜茲每年七月初舉行,不分晝夜,連演七天,載歌載舞,鼓樂喧天,勝過歐洲羅馬狂歡,是東方式的狂歡盛典。參演人員戴著假面,表演野獸、鬼神、羅剎、惡魔的各種動作。這是一種頭戴氈帽或假面,形體裸露,互相潑水,祈福禳災的群眾性街頭舞蹈活動,稱得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街舞和假面舞。
《蘇幕遮》于唐代傳入中原后,轟動京城,對中原傳統(tǒng)文化產生巨大沖擊,受到幾代帝王的喜愛和文人的謳歌。初唐時渾脫舞曾盛行一時,教坊還根據(jù)龜茲國的音樂編寫過乞寒節(jié)的歌舞。武則天和她的兒子唐中宗李顯都愛看《蘇幕遮》,唐人寫的關于蘇幕遮歌舞的詩詞數(shù)量非常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賀等都有描述。唐人張說遺有《蘇摩遮》詩,其詩題下注云:“潑寒胡戲所歌,其和聲云憶歲樂?!庇纱丝蓴喽ā疤K莫遮”是乞寒戲時歌舞之調名,但是這個曲調一般認為在唐以前的北周時已傳入中原。據(jù)記載,北周靜帝宇文衍就在宮中觀看過《乞寒胡戲》。《舊唐書·中宗紀》載,神龍元年(705年)十一月“御洛城南門樓觀潑寒胡”,又景龍三年(709年)十二月“令諸司長官向禮泉顯坊看潑寒胡戲”。
到了宋代,蘇幕遮成了詞牌名,又名“古調歌”“云霧斂”“鬢云松”“鬢云松令”等。以范仲淹《蘇幕遮·懷舊》為正體,雙調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韻。無變體。周邦彥《清真集》入般涉調(黃鐘羽)。周邦彥詞有“鬢云松”之句,故又名“鬢云松令”。此調為重頭曲,每段由兩個三字句、兩個四字句、兩個五字句和一個七字句組成,句式富于變化,韻位適當,調情和婉。
周邦彥詞寫夏景的一首詞《蘇幕遮》寫到:“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故鄉(xiāng)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strong>
宋人多以此調抒寫閑適情趣,亦用以酬贈友人。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