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又是一年立秋時,不知不覺已經(jīng)到了立秋的時節(jié)了,天氣還是那么炎熱,夏天并沒有離開,但是秋天的腳步已然在來時的路上了。古人在立秋時寫過很多經(jīng)典的關(guān)于立秋的古詩,我們選擇了三首膾炙人口的千古絕詩,一起來品讀這份況味,這份秋日光景。

這三首詩分別是宋代范成大的《立秋二絕》、唐代白居易的《立秋日曲江憶元九》以及清代乾隆的《立秋日作》。

先來看看第一首,這首詩名為《立秋二絕》,為宋代詩人范成大所作的七言絕句,詩歌原文如下:

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歲華過半休惆悵,且對西風賀立秋。

折枝楸葉起園瓜,赤小如珠咽井花。

洗濯煩襟酬節(jié)物,安排笑口問生涯。

整首詩的節(jié)奏是歡快的,第一句便說明此時天氣的特點,也正和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環(huán)境一樣,三伏天,氣候炎熱,交代了氣候特點和時間。而第二句則表明立秋所處時間的特點,8月初,正好一年也過了一大半了,詩人心想一年過半時間流逝,不禁有些惆悵,迎面吹來西風,在立秋的時節(jié)里恰到好處,甚是怡人。

而第三、第四句則說在立秋時節(jié)許多要做的事情,天氣逐漸轉(zhuǎn)涼,吃瓜、嚼豆、洗濯等等,心情舒適,讓人讀起來有種清爽的感覺。是啊,立秋到了,天氣也要逐漸轉(zhuǎn)涼,誰不喜歡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呢,立秋都到了,秋天還會遠么。

再來看看第二首,這首詩名為《立秋日曲江憶元九》,詩人為唐代白居易,詩歌原文如下:

下馬柳陰下,獨上堤上行。

故人千萬里,新蟬三兩聲。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兩地新秋思,應同此日情。

這首詩和上一首相比就沒有那么輕松愉悅,這是一首回憶友人的詩,寫在立秋時節(jié)。詩的第一句表明詩人騎馬來到河堤旁,兩岸很多楊柳樹,獨自走到堤上散心,第二句便表明自己的內(nèi)心所想以及身旁的景物特點。自己的友人遠在萬里之遙,新蟬也在三三兩兩地叫喚,內(nèi)心有些聒噪也有些煩惱。

而詩的第三句則表明詩人和友人分居兩地,詩人在曲江,友人在遠方,只能隔著江水,朝著友人所在地方的方位遠望。為何要遠望呢,第四句便直抒胸臆,兩地都是立秋時節(jié),兩地都有秋思,雖然身在兩地,但是情誼卻是連在一起的,這也和“千里共嬋娟”有異曲同工之妙。

再來看看第三首詩,這首詩名為《立秋日作》,為清代乾隆皇帝所作,詩歌原文如下:

已識山中早晚涼,今朝況復立秋當。

如何午熱為孤注,疑是金官讓末光。

桐葉庭邊想影落,草蟲砌下覺聲楊。

農(nóng)占晴雨紛如訟,歷驗原來亦鮮償。

整首詩讀下來,不覺感慨,原來乾隆皇帝的寫詩水平還是很精湛的。第一句便渾然天成,表明立秋時節(jié)的特點,立秋了,在山林里早晚會變得涼快。但是詩的第二句就有些疑問,此時立秋,天氣在白天還是很炎熱的,但是為何“金官讓未光”呢?我覺得這得結(jié)合乾隆的個人故事來理解。這些帝王將相的內(nèi)心是有一份孤高的,居廟堂之高,心里想的有很多,為何會在立秋時節(jié)產(chǎn)生疑慮和煩惱,又為何看到人們的辛勞而疑問,乾隆關(guān)心的不止是天氣的炎熱,更有對天下的念想和關(guān)心。

詩的第三句也是連接第二句而來的,看似寫景,實則是寫內(nèi)心的想法。為何會在桐樹旁邊看到葉子想其落下而定影子,因為立秋之后,秋天漸濃,梧桐樹會落葉,這份凄涼和傷感乾隆在內(nèi)心就早已想象,可以說是其憂慮的表現(xiàn)。而聽到草蟲的聲音覺得聲音很悠揚,這是因為乾隆的觀察仔細,悠揚的草蟲聲讓其對大自然產(chǎn)生了敬畏之情,或許身為皇帝,高處不勝寒,少有人理解自己的想法,只有親近大自然才能感受一份清涼和內(nèi)心的寧靜罷了。最后一句便是對當時情景的再現(xiàn)和感慨,乾隆心系天下,立秋時節(jié)想到了很多,也看到了很多,感慨時間的流逝,感慨自己要有所為,讓人敬佩。

這三首寫在立秋的千古絕詩各有各的特點,或輕松,或惆悵,或憂慮,但這都是詩人們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秋天是個收獲的季節(jié),古人如此,今人亦如此。天氣漸涼,立秋到了,秋天還會遠么。致敬大自然,致敬詩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