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導(dǎo)航
歷史人物 人物事件
說起魏征,大家都知道魏征是唐朝著名的諫諍之臣,而李世民也是唐朝的一代明君,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那么作為一代皇帝,李世民為什么怕魏征呢?原因估計有三點:
1、能夠犯顏直諫
李世民畏魏征是魏征能夠犯顏直諫,即使唐太宗在大怒之際,他也敢面折廷爭,從不退讓,所以,唐太宗有時對他也會產(chǎn)生敬畏之心,比如有次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鷂鷹,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當(dāng)他看見魏征遠遠地向他走來時,便趕緊把它藏在懷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鷂鷹悶死在懷中,還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嶺山中打獵取樂,行裝都已準備停當(dāng),但卻遲遲未能成行。后來,魏征問及此事,唐太宗笑著答道:“當(dāng)初確有這個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進諫,所以很快打消了這個念頭,可以說魏征說話太直接,而且不留情面,甚至在公開場合也敢說皇帝的錯誤,有時候讓李世民很郁悶,覺得很傷面子,甚至有時候氣得大發(fā)脾氣,回宮以后跟皇后發(fā)牢騷:“氣死朕了,早晚一天宰了這小子!”
2、安撫太子、齊王余黨的需要
自從玄武門之變后登上皇帝的李世民,一直以來怎樣處理東宮、齊府余黨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因為他剛剛奪權(quán),地位并不穩(wěn)固,若將宮府余黨趕盡殺絕,容易激起他們的殊死反抗,破壞社會安定;且唐朝剛剛建立九年,內(nèi)則民生凋敝,外有突厥威脅,李建成在地方也有勢力,如果再激化出一場內(nèi)戰(zhàn),百姓、政府都承受不起,東突厥可獲漁翁之利。所以用李淵的名義大赦天下,下詔:“兇逆之罪,止于建成、元吉,自余黨與,一無所問?!?,原屬于太子黨的魏征被重用,此舉便向外界傳遞了一個信號,連魏征這樣,敢當(dāng)面頂撞我的太子余黨都沒有被處分,那其他余黨呢,就更不用說了,組織定會對他們寬大處理、既往不咎。在這件事中,魏征就是唐太宗樹立的典型。
3、鞏固帝位
貞觀十一年,馬周上奏:“今百姓承喪亂之后,比于隋時才十分之一。”農(nóng)業(yè)社會,生產(chǎn)力低下,人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世民執(zhí)政十一年,戶口尚且如此稀少,貞觀初年的經(jīng)濟情況便可想而知了。玄武門之變后不久,突厥鐵騎就打到了渭水便橋,給新政府很大的壓力。李世民全程參與了打天下的過程,懂得帝位的來之不易,在嚴峻的形勢面前,他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積極納諫,鞏固既得利益,這個時候李世民知道魏征說的話對治國有用。
總之因為鞏固帝位、安撫太子、齊王余黨的需要、治國需要才讓李世民忍著魏征直言進諫,毫不給他面子。
最新文章
為您推薦
推薦查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