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王安石,是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亦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王安石在詩、詞、散文上均取得了很高成就。其中王安石以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又以詩的豐神遠韻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則“瘦削雅素,一洗五代舊習”。因此,王安石在北宋文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梅花

宋-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梅花》是北宋詩人王安石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前兩句寫墻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后兩句寫梅花的幽香,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氣譙溢。亦是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示那些像詩人一樣,處于艱難環(huán)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的人。全詩語言樸素,寫得則非常平實內斂,卻自有深致,耐人尋味。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fā)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fā)精神。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中首句通過寫京口和瓜洲距離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情;第二句寫詩人回望居住地鐘山,產生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描寫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后以疑問語氣結尾,再一次強調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全詩不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且在敘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開闊,格調清新。

書湖陰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長掃靜無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是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創(chuàng)作的七言絕句組詩作品。這兩首詩都是題壁詩,其中第一首廣為流傳。第一首詩前兩句寫他家的環(huán)境,潔凈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兩句轉到院外,寫山水對湖陰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動與人相親,正是表現人的高潔。全詩既贊美了主人樸實勤勞,又表達了詩人退休閑居的恬淡心境,從田園山水和與平民交往中領略到無窮的樂趣。第二首詩中,作者將眼耳自身的通體感受,濃縮在二十八字之中。所寫雖片刻間景象,卻見出作者體物之心細如毫發(fā)。最后所寫午夢殘破頗有“夢里不知身是客”意蘊。

門外一條溪流圍繞著綠地,好像是保護水田的銀色環(huán)帶。對面兩座山推開了院門,把滿眼的青翠送了進來。

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

宋-王安石

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為釣叟一耕傭。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風虎云龍。興忘只在笑談中。直至如今千載后,誰與爭功。

《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詞作。此詞歌詠伊尹和呂尚“歷遍窮通”的人生遭際和名垂千載的豐功偉業(yè),并嘆息君臣相遇之難,以抒發(fā)作者獲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圖、春風得意的豪邁情懷。全詞通篇敘史論史,實則以史托今,蘊含作者稱贊明君之情,布局巧妙,令人回味無窮。

菩薩蠻·數間茅屋閑臨水

宋-王安石

數家茅屋閑臨水,單衫短帽垂楊里。花是去年紅,吹開一夜風。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何處最關情?黃鸝一兩聲。

《菩薩蠻·數間茅屋閑臨水》是北宋詩人王安石所寫的一首詞。該詞上闋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環(huán)境與身份,及對花事依舊、人事已非的感慨;下闋作者自問自答,顯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塵拔俗的耿直人格。這首旨在一“閑”字,表現了作者遠離仕宦喧囂的閑情逸趣。作者用前人的詩句創(chuàng)造出自己心中的意境,為自己表情達意服務,并通過自己的精心組合安排,使之渾然無跡,如同己作。

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

宋-王安石

百畝中庭半是苔,門前白道水縈回,愛閑能有幾人來?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兩三栽。為誰零落為誰開?

《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是北宋詞人王安石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上片寫野外居所,少有人來。不是道路不通,而是有誰“愛閑”;下片從內而外,縱目山野。該詞集他人成句,造自家意境,寫出身居野外庭院的寂寞,詞中以山上的桃花和溪邊的杏樹來比喻自己,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隱居山林后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

南鄉(xiāng)子·自古帝王州

宋-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蔥蔥佳氣浮。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

繞水姿行游,上盡層城更上樓。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

《南鄉(xiāng)子·自古帝王州》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上片懷古,盛贊六朝古都金陵的繁華,下片寫登樓覽勝,抒發(fā)往事似水的惆悵。作者以金陵為題來詠史述懷,把六朝興盛與衰亡的歷史看作是人生“一夢”,隱含作者借詠史抒發(fā)憂國憂民的心情。此詞情感充沛,情調悲涼,讀來令人感同身受,容易引起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