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孟浩然寫給張九齡的這首詩,詩中表達了什么呢?
今天要賞析的一首詩是孟浩然寫給張九齡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中表達了什么呢?
孟浩然這一生最大的遺憾,莫過于自己的政治理想一直沒能實現(xiàn)了吧,想要在朝堂上施展自己的一番抱負,卻連朝廷都沒進入過。前半生經(jīng)歷了許多次失敗的孟浩然,哪怕都隱居了,卻始終心有不甘,于是在四十多歲的時候,認識了當(dāng)朝丞相張九齡,希望得到對方的引薦,遂作《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一首,曲折地表達了自己希望被援引的意思,并從中抒發(fā)了自己的政治熱情。
既然這首詩是孟浩然寫給張九齡的,就不得不提一下張九齡這個人了。張九齡是唐朝有名的賢相,舉止優(yōu)雅,文采斐然,作為開元盛世的最后一個名相,他憑借著自己超然的人格魅力深受后人敬仰、推崇。據(jù)說當(dāng)初每逢有官員推薦人時,玄宗都會問有一句:“風(fēng)度得如九齡否?”可見皇帝對他也是極為欣賞的。
張九齡作為一名有膽識、有遠見的政治家,自是天賦過人,少有才學(xué),且他不但做官做得好,詩文也寫得好。張九齡最突出的是五言古詩,文筆清淡,但又寄托了豐富的人生哲理,被譽為“嶺南第一人”,他的詩歌《望月懷遠》里的那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至今是被人稱道的經(jīng)典。
開元二十一年時,張九齡升任了檢校中書侍郎,后拜中書令,據(jù)說也就是這年,孟浩然寫了這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希望得到張九齡的賞識與錄用。他借洞庭湖壯麗的景象和磅礴的氣勢抒發(fā)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熱情,意境深遠,氣勢宏大,雖最后官沒做成,但詩卻成了流傳千年的名篇,堪稱山水詩中的杰作。寫完這首詩的第二年,孟浩然第二次前往長安求仕,但結(jié)果依舊是讓人失望的,于是,四十多歲的孟浩然又一次回到了家鄉(xiāng)襄陽。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八月湖水暴漲的洞庭湖,水天相接,景象壯闊;湖上的水汽蒸騰,吞沒了云夢二澤,風(fēng)起之時,波濤蕩漾,涌向?qū)Π叮錃鈩菪蹅?,好像要撼動了整座岳陽城一般。在孟浩然的筆下,八月的洞庭湖是十分壯闊的,帶著凜冽的氣勢,震撼著世人,也吸引著無數(shù)人前來,只為目睹洞庭湖的壯觀景象。
想要渡河卻苦于沒有船只,在這盛世之下,滿懷抱負的孟浩然又怎只甘心閑居著呢?這種苦苦尋求機會卻始終無出路的困境,正如想要渡船卻沒有船只一樣,讓人無奈,也讓人惆悵。而坐在湖邊的詩人看著那些垂釣之人,也難免生出一份羨慕之情,這其實隱含的不就是詩人與官場嗎?他希望張九齡能做引薦他的那只小船,也希望自己是那些垂釣者中的一員,不用只在無奈下過隱居生活,他希望自己也能走上朝堂,施展自己的才華,成就自己的事業(yè),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這種期望貫穿了詩人的一生,恐怕即使去世了,這也是孟浩然這一生最大的遺憾了吧!
古代人在詩歌方面是真的很厲害,現(xiàn)代人求引薦一般都是很直白的,極盡全力的夸耀自己或夸耀對方,有些人為了得到求職的機會,就會顯得很諂媚。但孟浩然這首詩,雖是干謁詩,卻自然含蓄,或許這就是屬于文人的傲骨吧,即使是求別人引薦,也...
查看詳情>>與“孟浩然寫給張九齡的這首詩,詩中表達了什么呢?”相關(guān)的文章
孟浩然的經(jīng)典古詩《與諸子登峴山》賞析,登山后有感而發(fā)
孟浩然是唐朝著名詩人,他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想必小學(xué)生都會背。他的《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應(yīng)該不少中學(xué)生也知道。他的名句"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很多人也都聽說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句詩的出處。
與諸子登峴山
唐代: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本詩的題目是"與諸子登峴山",這里的"諸子"指的是詩人孟浩然的幾個朋友,唐朝詩人岑參(寫"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那位)也寫過一首詩,名為《早秋與諸子登虢州西亭觀眺》,題目中的"諸子"應(yīng)該也是這個意思,順便還可以看出,古代的文人墨客特別喜歡跟好朋友一起登山,還喜歡在登上山頂后作詩一首。
"峴山"在如今的湖北省襄陽以南。作者孟浩然在登上峴山后,觸景傷情,于是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名作。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人和事有著更替和變化,來來往往成為了從古到今的歷史。
詩人孟浩然與好友一起登山,眼見秀麗江山、自然之景,不禁心生感慨,世間的事物滄海桑田,不斷更替變化,今來古往,沒有什么是永恒的。相對于大自然和宇宙來說,人類實在是太渺小了。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萬里江山保留著各種名勝古跡,如今又輪到我們來攀登到達。
本詩的頷聯(lián),交代了這首詩的緣起。正是因為詩人孟浩然和朋友們"我輩復(fù)登臨",才能看到下文所描述的"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的景象,才能有機會在讀完"羊公碑"后,淚濕衣襟。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水位降落,魚梁洲變得很淺,天氣寒冷,云夢澤變得很深。
魚梁洲上曾經(jīng)居住著東漢末年名士、隱士龐德公,他曾經(jīng)稱呼諸葛亮為"臥龍",稱呼龐統(tǒng)為"鳳雛",稱呼司馬徽為"水鏡",因此被譽為知人。魚梁洲還是那個魚梁洲,但是像龐德公這樣的"風(fēng)流人物"卻已經(jīng)湮沒在歷史的長河里了,令人不禁生出物是人非的傷感之情。
下文的"羊公碑"也有這種"物是人非"的感情在里面,但是卻又不完全一樣。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后人為了紀念西晉時期的名將羊祜而建立的紀念碑,如今還在這里,讀完了之后,讓人不禁流下眼淚,沾濕了衣襟。
羊祜是西晉名臣,他在襄陽為官時屯田興學(xué),以德懷柔,深得民心,因此,在他去世之后,襄陽人民為他建立了羊公碑,以...
查看詳情>>與“孟浩然的經(jīng)典古詩《與諸子登峴山》賞析,登山后有感而發(fā)”相關(guān)的文章
孟浩然最著名的一首詩《清明即事》,越是熱鬧,越感到孤獨
在古時候人們的心中,清明節(jié)卻是一個充滿愁緒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是人們祭奠先輩的日子,也是一個充滿了對離開的人的懷念與哀思的日子。尤其是每到清明節(jié)時,窗外也會下起蒙蒙的細雨,這讓人們的心也跟著變得更加哀傷。
特別是一些身在異地他鄉(xiāng)的人,在這個特殊的節(jié)日更是心中充滿悵惘,充滿了對家鄉(xiāng)、對親友的思念。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就有過這樣的感覺,在清明節(jié)那天,他就因為自己獨自一人漂泊在外而感懷,又因瑣事纏身而無法歸家而感到憂傷,種種復(fù)雜的情緒堆積于他的心中,他索性就將此化為一首詩,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這首詩。
清明即事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這首詩的題目之中,我們就能夠知道詩文的內(nèi)容,其實就是在清明節(jié)那天詩人心中所想的事情。他將這些思緒化為文字,雖然整首詩的用詞非常平凡,但是這些平凡的詞組合在一起之后,卻將他心中的那種悲傷與孤獨描繪的淋漓盡致。尤其是他對于人生的那種領(lǐng)悟,以及獨自一人漂泊在外的感受,更是讓人感同身受,值得我們細細去品讀。
在這首詩文的第1句與第2句中,詩人說的是現(xiàn)如今的京城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佳節(jié),每逢到了這天,人們的心中也總是充滿著深深的悲傷與愁緒。詩人在這起筆的兩句中不僅點明了當(dāng)時的時間,另外也是將當(dāng)天人們的心理狀態(tài)描寫了出來,奠定了這首詩哀愁的氛圍,而這也是古代人們過清明節(jié)時的常見狀態(tài)。
接下來在詩文的第3句與第4句中,詩人為我們描繪的是他眼前所見到的京城的景色,城市的道路上,馬車來來往往,絡(luò)繹不絕,而城東外面的楊柳此時已經(jīng)變得翠綠。閉上眼睛在回想詩人的詩文時,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非常美麗的風(fēng)景畫面,在這幅畫面中有車有人也有被風(fēng)吹動的翠綠,是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而在詩文的第5句與第6句中,詩人同樣也是在描寫眼前的春景?,F(xiàn)如今的花朵已經(jīng)落到了地上,青草也已經(jīng)冒頭,放眼望去是一片花繁草盛的景象,除此之外,還有黃鶯與蝴蝶在嬉戲著,充滿了勃勃的生機。只不過細細品讀,卻能夠感到一種孤獨的意味,畢竟景色雖美,詩人卻是處于局外人的角色去看反倒顯得更加落寞。
最后在詩文的結(jié)尾兩句中,詩人的這種孤單與落寞的感情變得越發(fā)濃郁。他在詩文中說他環(huán)視身邊,發(fā)現(xiàn)只有自己一個人空蕩蕩的坐在堂前喝茶,所以他干脆就以茶代酒,去安慰自己那充滿孤單與思念的心。
其實很多時候就是這樣,越是在熱鬧繁華的地方,我們就越發(fā)的感覺自己非常孤寂,似乎就如同那局外人一樣,怎樣也融不進去,尤其是像詩人這樣獨自在異鄉(xiāng)漂泊的人,每當(dāng)這時更是對家鄉(xiāng)充滿思念。
與“孟浩然最著名的一首詩《清明即事》,越是熱鬧,越感到孤獨”相關(guān)的文章
孟浩然的五首經(jīng)典古詩賞析,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是怎樣的?
唐代山水田園詩代表之一——孟浩然,他的寫作風(fēng)格,總是如此特別,給人以風(fēng)神散朗的感覺。細品其五首最經(jīng)典的古詩,清淡自然,或許我們可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窺探一二。
01《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詩人因春宵夢酣,天已大亮了還不知道,一覺醒來,聽到的是屋外處處鳥兒的歡鳴??墒亲蛞顾€在睡意朦朧中聽到過一陣風(fēng)雨聲,不知道現(xiàn)在庭院里盛開的花兒到底被搖落了多少!
讀完詩的我們可以得知,夜里的這一陣風(fēng)雨不是疾風(fēng)暴雨,而正當(dāng)是輕風(fēng)細雨,它把詩人送入香甜的夢鄉(xiāng),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麗,所以并不可恨。但是,它畢竟要搖落春花,也即將帶走無限的春光。
02《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詩經(jīng)》曰:“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這是出自《王風(fēng)·君子于役》,寫的是一位婦女,每當(dāng)?shù)较﹃栁飨?、雞進籠舍、牛羊歸欄的時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們也正可以理解詩中旅人的心情——為何會有“客愁新”:本來行船停下來,應(yīng)該靜靜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勞,誰知在這眾鳥歸林、牛羊下山的黃昏時刻,那羈旅之愁又驀然而生。
然而,言雖止,意未盡。詩人曾帶著多年的準備、多年的希望奔入長安,而今卻只能懷著一腔被棄置的憂憤南尋吳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對著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羈旅的惆悵,故鄉(xiāng)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滅,人生的坎坷……千愁萬緒,不禁紛來沓至,涌上心頭。
詩中的畫面所展示的,表面上是一汪清澈平靜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著船上的詩人,可在那實際的背后卻是詩人的愁心和已經(jīng)隨著江水流入思潮翻騰的海洋,憂而哀、悲而傷。
03《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在杜甫的《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中有這樣一句詩:“月出遮我留,仍嗔問升斗?!笨梢钥闯觯鸥υ娭械那榫笆翘锔噶羧?,但情切語急;而孟浩然詩中與故人再約,卻是意舒詞緩。淡淡的幾句詩,故人相待的熱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間的親切融洽,都躍然紙上。
詩中沒有刻意渲染雕琢的痕跡,只有自然的風(fēng)光、普通的農(nóng)院、醇厚的友誼,正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場景,才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學(xué)情趣。
04《送杜十四之江南》
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僅以“荊吳相接”這幾個字,就將千里之遙寫得近如比鄰,給人以比鄰咫尺之感,恰似“天涯若比鄰”、“誰道滄江吳楚分”的意境。雖說是分隔兩地,作的是送別詩,但詩人的手法比較特別,先作寬慰,是超乎送別詩常法,更別具生活情味。可能是因為落魄遠游的人,往往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所以詩人最先想到的就是把氣氛往開心的方向調(diào)一調(diào)!如此特別的作風(fēng),給人以風(fēng)神散朗的形象感覺。
但是,望著那漸行漸遠的行舟,送行者放眼天涯,極視而無...
查看詳情>>與“孟浩然的五首經(jīng)典古詩賞析,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是怎樣的?”相關(guān)的文章
孟浩然的一首千古名詩《春曉》,其中有什么含義?
可愛的春天宛如一個剛出生的嬰兒,邁著輕盈的步伐來到了人間,那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也隨之而來,整個世界好像剛從一個漫長的睡夢中蘇醒過來。
孟浩然是一位隱居詩人,這首詩是他在鹿門山隱居時所創(chuàng)作的,詩中的意境十分的優(yōu)美,宛如人間天堂。作者也是抓住睡夢剛剛清醒時,睜開朦朧的雙眼就看到了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不禁有感而發(fā)?!洞簳浴烦浞值乇磉_了孟浩然對春天的熱愛和憐惜之情,抒發(fā)了詩人熱愛春天、留戀春天的思想感情。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所以在他的筆下我們常常可以領(lǐng)略到大自然的美好風(fēng)光。孟浩然雖然出生在盛唐,但是仕途卻不盡人意,晚年修道歸隱山林,曾隱居與鹿門山,并在這期間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了《春曉》這首千古名詩。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隱居詩人孟浩然,每日飲酒賦詩。一個春天的早晨,昏昏大睡的詩人被外面一聲聲的鳥叫聲驚醒,面對窗外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詩人的心中充滿了光明,心中的憤憤不平也瞬間煙消云散,看到窗外的小樹上有鳥兒在不斷地嬉戲玩耍,詩人也不禁有感而發(fā),心中對春天的熱愛之情也隨著這首詩而抒發(fā)出來。
春夜慢慢正在熟睡,在不知不覺中天就已經(jīng)亮了,詩人也是被外面的鳥叫聲驚醒的,面對鳥語花香的窗外,回想昨天夜里陣陣的小雨,也不知道美麗的花兒何時就將被打落。在整首詩中不難看出詩人雖然對春天十分的喜愛,但是更多的還是害怕春天的流逝。
前兩句詩人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季景象,也是無數(shù)人欣然向往的美好夢境,后兩句卻表達了對春光逝去的擔(dān)憂,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詩人所言的重點并不在于對春天的熱愛和憐惜,更多的是詩人昨夜所想的事情。其實孟浩然的心中也是錯綜復(fù)雜的,雖有一身才華,卻不能施展,大好的青春年華就要過去了,時至今日都不能體現(xiàn)出自己的價值,這也讓詩人久久不得開心的重要原因。
其實這首詩的表面含義非常的好理解,但是這首詩所表達的思想并不止這些,更多的還是詩人情感的復(fù)雜性。夢醒十分,昨夜的思愁還沒有過去,今日的新緒又按時到來,雖然春天清晨的景象美不勝收,但也很難讓詩人忘卻煩惱,舊愁難卻新緒又來,兩種愁緒交相輝映使得詩人不禁有感而發(fā),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春曉》,詩人也希望借此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錯綜復(fù)雜的心情。
詩歌更多的還是詩人表達內(nèi)心想法的真實寫照,《春曉》所表達的含義遠不止這些,不管是他對春天的喜愛也好,還是對春天的憐惜也罷,這都是詩人對我們提供的一個特殊的審美境界,使我們可以從詩人的詩中體會到與眾不同的思想和情懷,面對如此偉大的詩人,面對如此美妙絕倫的詩詞,我們更多的還是尊敬。
與“孟浩然的一首千古名詩《春曉》,其中有什么含義?”相關(guān)的文章
孟浩然的詩《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賞析,干謁詩最重要的是什么?
唐代有一位詩人朱慶馀,他的一首詩流傳至今: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眉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朱慶馀為何作這樣一首詩,是因為當(dāng)時有這樣一個不成文的做法:大凡參加進士考試的考生,在試前往往需要憑借有聲望人士的引薦,使他被主考官關(guān)注,從而順利獲取功名。
這也就是當(dāng)時流行的所謂行卷,即考生把自己的詩作提前給有名望的人士相看。在這些詩作中就有一些詩專門介紹和推薦自己,類似于現(xiàn)在的求職簡歷和自薦書,這種詩就叫做干謁詩。
朱慶馀這首干謁詩就是寫給當(dāng)時的水部侍郎張籍的。張籍看過詩后非常欣賞朱慶馀的才華,還回詩一首。最后也不出所料,已經(jīng)得到張籍宣傳和引薦的朱慶余,一舉考取了進士。不得不說是這首干謁詩的功勞了。
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也曾寫過一首干謁詩,是贈給當(dāng)時的中書令張九齡的。
我們先來看看風(fēng)流天下聞的孟夫子是怎么向別人表明自己入仕的想法的。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詩的前半段描寫詩人望見的洞庭湖景色:
八月的洞庭湖,湖水暴漲,幾乎快要和岸一樣平了。站在岸邊望過去,遠處的天空好像已經(jīng)和洞庭湖的水連在一起,水天一色煙霧朦朧。
云澤和夢澤蒸騰起來的水汽,霧氣騰騰的,在水面上氤氳飄動。湖面上不時波濤洶涌,在湖邊的岳陽城好像隨時會被洞庭湖水撼動。
這首詩雖然是律詩,但首聯(lián)“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含有古體詩的意蘊,可謂起句之妙,后人多有效仿。
頷聯(lián)“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渾渾若不落邊際,氣勢雄大而溫厚?!罢簟弊趾汀昂场弊?,用在此處,非常響亮,而又確切,形容洞庭湖尤為警拔。
詩的后半段是贈中書令張九齡,表達自己渴望入仕的心情:
詩人面對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還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卻沒有人接引,正如想渡過湖去卻沒有船只一樣。詩人不由感嘆,在這個“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閑居無事。就像看見釣魚的人在悠閑自在的釣魚,自己很羨慕。
這兩句是正式向張丞相表白心事,詩人巧妙地運用“舟楫”、“垂釣”的典故,來暗喻自己有出來做一番事業(yè)的愿望,只怕沒有人引薦。而劃船、釣魚本就是湖邊常事,使得此詩不露痕跡,詩意自然流暢。
作為干謁詩,最重要的是要得體。孟浩然的這首詩,既表達希望對方引薦幫助,又不落俗套、不卑不亢,確實是干謁詩中第一等文字。
此詩當(dāng)作于開元二十一年孟浩然西游長安之時??上麤]有朱慶馀的好運氣,這次長安之行未能如愿中舉,其后再未試圖入仕,一直隱居。孟浩然的詩清蒼醞藉、平淡自然,與他追求隱逸的志向不無關(guān)系。
清代屈復(fù)曾點評此詩:前半何等氣勢,后半何其卑弱。能使氣勢雄渾的詩人卑下弱小的乞求,封建社會的用人制度真是殘酷。
與“孟浩然的詩《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賞析,干謁詩最重要的是什么?”相關(guān)的文章
孟浩然的這首古詩《渡浙江問舟中人》,有什么特別之處?
這里賞析一首唐代詩人孟浩然的詩作《渡浙江問舟中人》。由題可知,它應(yīng)該是孟浩然渡江前往目的地時有感而發(fā)作的一首詩。渡江遠行這本是挺尋常的事情,然而,詩人善于在任何尋常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不尋常之處、發(fā)現(xiàn)詩意。接下來,請細細品味孟浩然的《渡浙江問舟中人》。
渡浙江問舟中人
唐代:孟浩然
潮落江平未有風(fēng),扁舟共濟與君同。
時時引領(lǐng)望天末,何處青山是越中。
我乘坐一葉扁舟渡江前往我想去的遠方,途中江上翻起浪潮讓船兒有些顛簸。不久后,風(fēng)停了,江上浪潮平息,江面平靜下來,船兒平穩(wěn)地漂浮在水面上,漸漸接近我想要去的地方。
這小小的船兒并非只有我一個人,還有其他人與我一起乘坐渡江。雖然多個人共坐相同的扁舟,但是并不是每個人想要去的終點都相同。我不知道其他人想要去哪里,我很清楚自己想要去哪兒,在我踏上這葉扁舟時已經(jīng)明確了靠岸地點。
我坐船時閑來無事,站在船頭時不時仰望天空,飄有白云的天空是旅途中的優(yōu)美風(fēng)景,它們倒映在江水上便是水面上的美麗景色。我看云時也看見山;那重重的山脈,哪座山后才是我想要去的地方?路途依舊遙遠,船兒不停,總會到達目的地:我想要去的地方。
這首詩有何妙處?
一、語言樸素簡單。詩《渡浙江問舟中人》里所有詞匯全部都是常用詞匯,沒有什么復(fù)雜的字詞和艱澀的生僻詞。這些字詞巧妙地組合在一起不僅可以寄托情感而且還創(chuàng)造出詩意美,同時還特別有音樂感。輕輕念一念這首詩,朗朗上口,回味無窮。
二、敘事、寫景和抒情相結(jié)合。把詩《渡浙江問舟中人》稱為敘事詩可以,詩中講述的就是渡江遠行事件;把它稱為寫景詩也可以,畢竟它描繪了江面無風(fēng)平靜景象,還描繪了天空景象以及青山景象;把它稱為抒情詩更可以,但凡是詩都抒情。它很巧妙地將敘事、寫景和抒情融合在同一首詩中。
三、意象選取之妙。詩人選取了哪些關(guān)鍵意象?首聯(lián)涉及到液體的江潮和氣體的風(fēng),頷聯(lián)涉及到扁舟和人,扁舟是固體事物,人是氣液固三態(tài)融合物。這些都是詩人身旁的事物,頸聯(lián)尾聯(lián)開始寫遠處的景物。頸聯(lián)涉及到天空,尾聯(lián)涉及青山。由此可見,這詩的意象廣度大,特豐富。
這首孟浩然的佳詩《渡浙江問舟中人》里,我最喜歡頸聯(lián)尾聯(lián),“時時引領(lǐng)望天末,何處青山是越中”。我把它反復(fù)輕念了幾遍,感覺好極了。
與“孟浩然的這首古詩《渡浙江問舟中人》,有什么特別之處?”相關(guān)的文章
孟浩然的古詩《與諸子登峴山》賞析,詩人為何在最后落淚?
孟浩然在詩史上占據(jù)著高不可攀的地位,可在現(xiàn)實的人生當(dāng)中,他的經(jīng)歷即可用"哭笑不得"四個字來闡述。
哭,是因為上蒼極盡戲弄之能事,讓孟浩然的幾次長安之旅,終成泡影,好比一個戲子,臺上三分鐘的發(fā)揮不佳,竟使臺下十年苦功付諸東流;笑,是因為置身局外,才發(fā)現(xiàn)人生往往是從哪里來回哪里去,折騰了半天,還不如原來不折騰,一切一場鬧劇而已。
與諸子登峴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字在,讀罷淚沾襟。
峴山是襄陽名勝,孟浩然于此吊古傷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發(fā)了感時傷懷的這一古老主題。
首聯(lián)“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是一個平凡的真理,用了短短十個字,便道盡了人生。人類社會總是在發(fā)展變化著,這是不可逆轉(zhuǎn)的自然法則。過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會成為過去,寒來暑往,春去秋來,時光永在無情地流逝。首聯(lián)兩句憑空落筆,似不著題,卻流露出詩人的心事茫茫、無限惆悵,飽含著深深的滄桑之感。
歷史悠悠,往來代謝,今朝我輩復(fù)登臨?!八漪~梁淺,天寒夢澤深?!边@水也退去了,露出魚梁,秋天一來,天不就寒了嗎,可這寒的,又怎會是僅僅天氣。
后兩聯(lián)既描繪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飽含了作者的激情。詩人觸景生情,倍感悲傷,不禁潸然下淚。想到自己空有抱負,不覺分外悲傷,淚濕衣襟。不由地感生命之短促,表達懷才不遇之悲傷。同時,語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摯動人,以平淡深遠見長。
縱觀全詩,這是一首觸景傷情的感懷之作。這首詩感情真摯,平淡中見深遠。該詩前兩聯(lián)具有一定的哲理性,詩的前四句,就是概括人物及事物,是有新陳代謝的。一代的人去了,一代的人接上了。這就成為古今。
而古往今來,幾人能做到不虛度年華?幾人敢說自己的人生全然無憾?在人生路上,又有幾人不是接連碰壁,最后頭破血流。
人生充滿了戲謔,每個人就像是提線木偶,只有被生活任憑擺弄的份兒,要想命運自己主宰,比登天都難。于是,有的人學(xué)乖了,任其自然,因時順勢,不學(xué)那蚍蜉撼樹,自不量力;也有的人看不開,跌跌撞撞中固守自己的那份執(zhí)拗,不反抗也不妥協(xié),與命運相周旋。
這才是人生的真實狀態(tài)。難怪蘇東坡會感嘆,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其言不謬。
在詩的最后,面對斑駁的羊公碑,孟浩然潸然落淚。
身逐山水闊,心隨鷗鷺盟。這種生活有什么不好呢?
羊公的功德千古不滅,有碑為證??勺约簠s只能混跡山林,一無成就。孟浩然一念及此,淚下沾襟。
其實何必?羊公事業(yè)今何在,只余殘碑嘆古今。
使你留名千古的,是你的韻味悠遠的詩歌,而不是你汲汲于建功立業(yè)的雄心。
與“孟浩然的古詩《與諸子登峴山》賞析,詩人為何在最后落淚?”相關(guān)的文章
孟浩然的一首古詩《自洛之越》,他其實不滿足做一個田園詩人?
我們知道,孟浩然同王維一樣,是著名的田園詩人。不同的是,王維的一生基本都是在朝廷中做官,亦或半仕半隱,而孟浩然,則是終生布衣,從沒在朝廷中任過職。
實際上,孟浩然并非只想做一個田園詩人,他在早年也是有仕途之心,渴望在朝廷上有一番作為。
然而,孟浩然似乎沒有入朝做官的命,幾次絕佳的機會都被他錯過。離仕途之路最近的一次機會便是與皇帝唐玄宗的正面接觸。
一次,孟浩然到王維的內(nèi)署玩,忽然,皇帝唐玄宗駕臨,這讓孟浩然慌張不已,于是鉆到了桌子下。
沒想到,皇帝已經(jīng)發(fā)覺有客人在此,于是王維一五一十地告知唐玄宗。唐玄宗實際上也知曉孟浩然的大名和詩作,便讓他吟誦一首佳作,這對孟浩然而言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也許會從此走向仕途。
但是,孟浩然再一次錯過了機會,他當(dāng)眾吟誦了一首《歲暮歸南山》,詩中有一句:“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唐玄宗聽罷,冷冷地說道:“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
就這樣,孟浩然錯過了絕佳的自薦機會,仕途之路從此堵死。假設(shè),孟浩然當(dāng)時吟誦了這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結(jié)局或許會不一樣。
40歲的孟浩然功未成名為就,心中自然惆悵不已。大約在開元十六年,也就是公元728年,他從洛陽到吳越一帶游玩,在出發(fā)前夕,感慨地寫下了《自洛之越》。
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
山水尋吳越,風(fēng)塵厭洛京。
扁舟泛湖海,長揖謝公卿。
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
從孟浩然讀書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了三十載,自己辛辛苦苦地讀書,到頭來卻毫無所成,沒有任何功績。我們可以感受到,孟浩然的心中充滿了惆悵與憤恨。
長安城是孟浩然求取功名的傷心地,洛陽城也充滿了風(fēng)塵與污濁,不如去吳越地區(qū)游山玩水,忘卻煩惱,一洗心中的郁悶。
于是,孟浩然乘著一葉扁舟,從洛陽出發(fā),順著運河到達吳越地區(qū)。長揖也就是作揖,也可以看出孟浩然平時結(jié)交王侯和雅士的氣概。
一旦泛舟湖上,喝著美酒,望著湖光山色,心中的郁悶便消失了一大半。想到此時,孟浩然真是釋然了,人生短短幾十年,何須為了功名苦苦鉆營,不如活得灑脫一些,做個快樂而幸福的布衣。
這首詩,描寫了孟浩然從苦苦求學(xué)到仕途的彷徨,再到豁然開闊,可以說是孟浩然一生的縮影。
與“孟浩然的一首古詩《自洛之越》,他其實不滿足做一個田園詩人?”相關(guān)的文章
孟浩然的三首古詩背后的故事,李白給孟浩然帶高帽?
唐朝的孟浩然是李太白的偶像。李太白寫有一首五律叫《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這詩把孟浩然抬舉得太過頭了。想那孟浩然年輕時隱居襄陽鹿門山讀書,也是為了搏取功名,之所隱居,只是故作清高,內(nèi)心已經(jīng)摻雜太多對名利的幻想。四十歲時孟浩然終于按捺不住一顆騷動的心,去長安拜訪一眾好友,順便參加一下當(dāng)年的國考。人家孟浩然結(jié)交也是挺廣的:李白、王維、王昌齡、張說、張九齡,張子容……這人脈,杠杠的,所交都是名人啊。
某日,孟浩然在王摩詰官坻處喝茶,侃大山侃得正興起,忽然門外有宦官傳喚“皇上駕到!”真是讓二人措手不及。更令孟浩然大吃一驚,讓他完全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絕好的展示才華的機會。多虧王摩詰機警擅變,望望木雞一樣的孟浩然,趕快讓他去堂中屏風(fēng)后回避。唐玄宗進門后王摩詰早已在堂上一側(cè)跪拜行禮,玄宗對王摩詰以好言宣慰一番后,詢問他近日是否有新作。詩佛瞬間即尋思到:何不在此時把孟浩推薦給圣上?
正在此時屏風(fēng)后傳來激烈的打噴嚏聲。原來是孟浩然受不了王摩詰屋里整日禮佛用的濃烈檀香的味兒,他在鹿門山所聞的是四季的林野清香,來到王維屋里挺不習(xí)慣。玄宗也不怪罪,笑問何人。王摩詰趕快伏地賠罪:“此人正是微臣欲向皇上推薦的荊襄賢才孟浩然。”馬上喚孟浩然出來叩見玄宗。
玄宗早聞孟浩詩名,尤其是近來在長安太學(xué)賦詩時,以一聯(lián)“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斌@艷四座公卿。今日一見,那孟浩卻稍帶驚弓之態(tài),誠惶誠恐,“微臣襄陽孟浩叩見吾皇”。玄宗賜孟浩平身,孟浩謝禮后不知所措地垂手恭立一側(cè)。又聽玄宗問道:“聞愛聊詩名遠播,近來可有佳作,讀于朕聽?”
孟浩慌忙不迭地把他來長安之前所作的《歲暮歸南山》,給一拉趟地宣讀出來,其詩如下: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fā)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原來孟浩然久有功名之心,卻苦無門路。雖然多交天下名流,也只是搏得詩名,對于入仕當(dāng)官的規(guī)則和道理,并不精通。久而久之,心中難免會發(fā)些牢騷。卻在這個關(guān)鍵時刻,一緊張時便不經(jīng)意地把滿腹牢騷的詩意誦讀出來。但聽的人正是當(dāng)今皇帝,這哪里能成?孟浩攤上事了,孟浩攤上大事了!
“朕可沒半點嫌棄人才的意思啊,這一點王愛卿還是知道的。孟浩,你不想走上仕途助朕也就罷了,何以寫這詩埋怨朕?你這不是甩鍋給朕令聯(lián)背黑鍋,令朕難堪嗎!王愛卿知道朕已經(jīng)頒發(fā)過幾次招賢令了,他也曾經(jīng)在詩里寫句:圣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 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是不是啊,王愛卿?”
王摩詰連連叩頭稱“是”,他本想向圣上推薦賢才,不曾想竟然弄到這般地步了!屋子里的氣氛尷尬起來。
“那樣吧,你還是回襄陽去做采薇的東山客去吧,不用來長安了。世界那么大,隨便看看哈?!笔ブI一出,拂袖而去。王孟二人驚得一身冷汗。待玄宗遠去后,良久才起來整整衣衫,扶扶帽子,摸摸頭:還好,有命活。
事后王摩...
查看詳情>>與“孟浩然的三首古詩背后的故事,李白給孟浩然帶高帽?”相關(guān)的文章